5月17日7点33分,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点火升空,7:38分落入预定区域。据地面监测,其飞行轨迹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弧线。
“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总裁马超和航空工业沈阳所副所长林鹏共同宣布,光学测量、雷达测量和遥感测控一切正常,达到预定试验要求,可靠获取全部重要试验数据,试验成功。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不但是中国军民融合的创新典范,而且开创了中国商业航天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和崭新起点。一群平均年龄仅有32岁的中国年轻科研团队,依托三轮融资的市场化力量,以及重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
图自此,中国人迎来了自己的商业航天时代。
那么,国内首家“民营火箭”制造研发企业零壹空间是怎样一个存在?“重庆两江之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零壹空间
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家主打航天器的科技公司,打造“中国版Space X”,专注于低成本小型运载器的研制、设计及总装,主营业务是为商用微小卫星等小型航天器提供专享发射服务,隶属于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据报道,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发动机已于2017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整机试车,经历了全箭调试测试阶段后,在5月17日完成首飞,OS-M系列火箭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后首飞。
1月份的时候,零壹空间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领投,鸿泰基金、招商局创投、前海万得、正轩投资、通江资本等跟投。零壹空间CEO舒畅表示,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及OS-M系列火箭产品研制、民营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布局与零壹空间总装能力建设等。
重庆两江之星
“重庆两江之星”为零壹空间OS-X系列的首型火箭。
该火箭长度9米,总重7200kg,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km,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306s,飞行距离273km。
零壹空间自主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达到350kN,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0~20马赫的飞行速度。
OS-X型火箭的研制过程
OS-X型火箭整个研制过程经历了近1年时间,其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方案阶段,对总体和各分系统的方案进行论证设计;
二是工程阶段,主要包括产品投产和相关大型实验。
零壹空间总体控制部总监李云鹏对X系列火箭的先进性概括为两点:
第一点,是电机系统采用集成化、一体化设计。
其中,电机系统的核心产品中控机,相当于集成了控制系统的几个单机——持续控制、飞行控制解算、GPS接收、供配电、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和编码调制等,这些工作都集成到一个设备里,重量却只有1.8公斤。
第二点,是火箭上还进行了减阻杆测试。
李云鹏介绍,减阻杆主要负责减阻降热,主要在飞行过程中可起到减小阻力、降低热流的作用。目前这个技术在国外一些型号里有过一些应用,但在国内还没有工程应用,因此此次做这个测试,也是相当于对工程效能进行评估,获得一些数据,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首飞研究任务
本次“重庆两江之星”首飞,零壹还进行了国内首次“箭上无线通讯”“减阻杆”“低成本能源”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为简化火箭系统设计、降低研制成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箭上无线通讯技术为例,将火箭从有线网络带入无线WIFI的新时代,该项技术可以减少箭上电气系统设备50%的重量,节约箭上电气设备30%的成本,缩短箭上电气系统60%的设计周期。
火箭通过飞行试验的方式,对火箭头部安装减阻杆的作用进行了评估。减阻杆以其显著的减阻和降热效果,在国外多个型号中得到了工程应用,但在国内型号中尚无应用,“重庆两江之星”此次飞行为其工程应用进行了科学探索实践。
火箭飞行过程中,还将对阻碍超音速客机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音爆进行测试。随着高速运输产业的不断发展,音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民企介入优势
近年来,一直担任中国航天“国家队”角色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纷纷面向商业航天市场,丰富了火箭产品型谱,并推出了新的商业服务模式。因此,有声音提出,“国家队”有技术有实力,已经做得很完善了,在航天领域从零起步的民企是否有介入的必要?
对此,李云鹏认为,民企实际上是国家队的有力补充。
“民企整个的机制更加灵活,可以更多吸引社会资本,能承担一些商业化程度更高的任务,也可以更加主动得挖掘市场需求。比如X系列市场,以前没有人做,我们作为民企,在这块市场需求这块会更加主动,有利于航天走向大众。很多东西最终繁荣起来,还是商业化的模式比较能刺激发展?!?/p>
目前,零壹空间引入的机构股东包括重庆两江航投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正轩投资、春晓资本、联想之星、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鸿泰基金、招商局创投、前海万得、通江资本等,累计融资近 5 亿元。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成立的智能装备集团;正轩投资是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创立的高科技领域投资机构。
素材来源:澎湃新闻、科技日报、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