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卓张鹏 桂凡
8月15日,恰逢第二个全国生态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发布会在武汉举行?;嵋槭状喂剂?023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并设置了主旨发言、主题报告、获评案例介绍及评议等环节,集中呈现了我国环境司法建设的最新成果。多名理论与实务专家、研究共同体代表等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研讨。
活动现场
2023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评选聚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度发布的指导案例与典型案例,经由专家初评、网络复评与专家终评,最终从230件初评案件中遴选出10件作为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参选案例覆盖环境司法领域的新点、难点、热点与争点,涉及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行政赔偿、环境刑事等多个方面。
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布的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中,有一个案例就涉及民事公益诉讼,该案例为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检察院诉陈某平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景盖槲?021年7月11日,陈某平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排队前往梵净山金顶时,使用登山杖在省级文物?;さノ弧拌缶簧浇鸲ツρ隆笔谏辖锌袒?。虽有其他游客提醒、劝阻,陈某平执意在该石壁处刻留“丽水陈国”字样。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陈某平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内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处刻划,对文物和梵净山的整体生态系统均造成了破坏,依法应当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活动现场
相关专家介绍,这次优中选优的案例集中代表了环境司法的前沿智慧,引领着环境司法的发展方向,具有典型的“焦点”“恒点”“重点”等特征:第一,关注“焦点”,以生态修复为目的,深入贯彻环境法基本原则。第二,聚焦“恒点”,以检察监督为核心,着力推动一体化办案机制。第三,把握“重点”,以责任承担为抓手,优化生态修复功能。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年成就斐然,案例研究不仅有利于将司法智慧提炼总结为固定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其对于发挥司法功能、塑造法律关系与引领社会秩序的积极意义。值此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契机,应进一步凝练环境司法发展经验,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要素,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指出,环境司法是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司法案例是生态环境法治的重要产品,深挖环境司法案例这个法治产品“富矿”,加强对精品案例的规则总结和宣传推进,将会促进司法案例更充分地发挥裁判指引功能与面向社会教育的启示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法治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提出,环境司法发展学术研究的开展,搭建起了学科交流与人才培养新型矩阵,倡议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结合点,应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同时期待中国法学会下各研究会之间加强合作,为环境?;しㄖ谓ㄉ璩中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栾永玉提出,本次会议是提炼全国各地绿色司法经验、结合交叉学科视角讲好中国环境司法故事的绝佳平台,融合多学科思维与力量是环境司法研究发展重要的方法导向,交叉学科建设应逐步走向专门化、专业化、精深化。
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大会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承办。截至2023年,“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研究”课题组已经对中国环境司法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八年的跟踪观察,连续三年组织“中国十大环境司法案例”评选活动,并推动形成了《关于加强环境司法案例精深研究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