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丨为80余名残疾孩子,送教团带着“流动课堂”行走山间6万公里
2024-08-19 01:1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亢锦 黄小艳

实习生 魏茜倩

为全体学生定制四季校服,对接爱心人士定制学具,研讨新学年送教工作计划……这个暑假,襄阳市??迪靥厥饨逃5睦鲜γ牵廊幻挥型O旅β档慕挪?。

为了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2017年,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送教专班,每月抽出专门时间,兵分两路送教。7年来,送教团累计行程6万多公里,为全县80余名适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其中37人已经顺利毕业。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翻山越岭110公里

只为上门授课60分钟

地处鄂西北的??迪厥窍逖羰形ㄒ坏娜角?,全县18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散布在11个乡镇,170多个村。一些孩子由于残疾程度重、居住偏远、无人陪读等原因无法入校就读。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成立送教专班,由谭兴宏、张加荣、陈吉军、张相英、黄宸五位老师,每月抽出专门时间,兵分两路到保北和保南片区送教。

为了保证送教效果,??迪靥厥饨逃6匝辛司阜掷?,根据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实行分层送教。对具备学习能力的A类学生,以送知识为主,送教内容与在校生一致;对存在康复希望的B类学生,以送康复为主,从动作、感知、语言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对于重度残疾的C类学生,以送爱心为主,帮助他们争取相关政策、落实相关待遇。

在送教途中,有些地方不通公路,车子走不了,送教团队只能步行前往。送教生中最远的1户距离县城110公里,上门授课60分钟,路上费时则需6小时。每一轮送教,每个组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够完成。

送教之路的艰辛与曲折,无法阻挡送教团队坚实的脚步。庄旭老师两次送教途中遭遇车祸,仍然坚持不下火线;总务主任陈吉军把几十斤重的轮椅扛到学生家中,累得几近虚脱,依旧无怨无悔;原校长叶发源的私家车,常常行驶在送教路上,只为保证送教工作顺利开展。

送教团队的老师们说:“纵使拐上九九八十一道弯儿,任凭日晒雨打风吹,每一位送教的孩子,都是我们特校每一名教师心里无法割舍的念想?!彼徒掏哦痈菝棵⒆拥目蹈匆笾贫┝烁鲂曰乃徒谭桨福欢砸坏木妓徒?,确保每一位孩子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生玲玲,一个从没享受过母爱重度智力残疾的孩子,父亲上坡种地就把她锁在家里,每次送教团队上门都会竭尽所能地给予她爱与温暖,有时候帮她擦去嘴角的口水和流下的鼻涕,有时候帮她洗把脸穿下衣服、喂她吃饭,有时候仅仅是陪着她坐着。

在送教团队的爱与陪伴下,许多孩子都得到了成长。缺乏基本自理能力的学生紫怡学会了扫地、拖地、洗衣服;学生君怡实现了从坐到站,从被人扶行到独立拄杖行走的蜕变。

实施送教上门服务七年来,送教老师累计行程达6万多公里,共为80多名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服务达1280多节次。

800多小时线上课程

打破课堂边界弥补送教频次

为了提高送教效率、让在家的孩子正常接受普惠教育,2020年起,??迪靥厥饨逃W鸥幸欢ㄓ镅院退嘉芰Φ宀屑残卸槐愕腁类学生单独编班,开设网络直播课程。

对于网络直播课程,老师们同样秉持着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为了让没有父母监管的孩子君杰能上网课,送教团队专门进山教君杰的奶奶用智能手机,确保君杰不落下一节网络直播课。

老师们通过移动课堂教授孩子们识汉字、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等丰富实用的生活知识,并在期末采用线上一对一连线的方式,考查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1200多节次、长达800多小时的移动课堂之中,孩子们仿佛突破了身体的限制,切实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

目前,??迪靥厥饨逃=徊媸褂猛缰辈?、线上微聊、上门送教三种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载体的同时,确保了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送知识送政策也送温暖

全县残疾儿童少年100%入学

除了教育帮扶外,残障儿童及其家庭还需要切实的物质帮扶,所以送教团队一边做,一边宣传,先后吸引了88名志愿者参与送教,原先只有5人的送教队伍愈发壮大。

此外,为了给残障学生及其家庭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送教团队还积极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和资源。仅2019年秋季学期,学校就收集家长意见58份,需求轮椅、坐便椅、助行器、盲杖等121件,学校按照孩子们的需求,积极争取县残联的支持,成功筹得所有121件辅具。老师们肩挑背扛,把这些器具一件一件送到学生家里,现场安装调试、演示操作、教会使用,并提出训练建议。

“这些盲人专用电器给我减轻了太多的负担,以后老婆和女儿自己在家就可以摸索着煮饭煮汤,不用烧柴火灶,简单多了。”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全盲学生雨洁的父亲,因为妻女全盲,常常忙完农活还要忙家务、照顾妻女,看到一件件盲人专用电饭煲、电磁炉进入家中,他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从“一人一案”的精准施策,到跋山涉水的送教上门,从康复器材到心理辅导,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因残致困的家庭,助力着孩子们的成长。

2019年底,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已全部入学,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13名学生被评为市、县“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学生”“劳动实践能手”。

??迪靥厥饨逃P3ふ偶尤偎担骸疤亟掏哦右唤旖幼乓唤旄桑诖杏敕⒄怪屑小妹恳桓龊⒆佣寄芟碛泄蕉兄柿康慕逃砟?,我们希望这群孩子能从可怜变得可爱,能适应社会,能有谋生的技能,获得作为人的尊严?!?/p>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