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白林、张粲
??夏日里的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碧波荡漾,鳞潜羽翔,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脸琵鹭等国际濒危鸟类多次在这里现身。
??记者近日从南大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位于南大港湿地内的候鸟栖息地2019年观测到2万只候鸟,2020年观测到3.5万只,2021年和2022年均观测到5万余只,2023年观测到10万余只。南大港候鸟数量从2019年至2023年4年间增长了4倍,彰显了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7月26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据南大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孟召蕾介绍,在南大港湿地保护区成立之前,北部区域被围垦形成连片养殖池塘,割裂了湿地的水文连通性和生态空间。
??2020年,为改善鸟类栖息空间、提升湿地生态环境,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随之开展。通过退养还湿、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恢复了由水域-浅滩-生境岛组成的自然湿地结构,入选2023年国家海洋生态?;ば薷吹湫桶咐?。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で芾泶Ω敝魅瓮趿⒕担骸敖改辏颐腔箍沽四洗蟾凼睾Q笊;ば薷聪钅?、南大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国家重要湿地?;び牖指聪钅康榷嘞钚薷聪钅??!?/p>
??“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候鸟数量越来越多?!北;で不ぴ狈牍克?。为更好?;な鼗肪澈湍窭?,?;で谏?0个站点,20位巡护员,每天开展湿地防火、鸟类观测、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
??在监测鸟类的过程中,还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张景兴说:“目前,我们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已经安装了3套声纳系统和11套AI摄像头,通过声音比对和影像进行鸟类识别。”
?“世界自然遗产”名片开启文旅发展新篇章。南大港产业园区坚持?;び畔?,依托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多项旅游产业,旅游人数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带动了周边村落乡村旅游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200余人。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局长肖棚译说:“我们将继续加强湿地?;ちΧ龋繁U庖徽涔蟮淖匀灰挪玫接佬?。同时,重点推进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世界遗产展示中心建设,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地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