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通讯员胡梦佳、陈依、胡丹萍)8月27日从湖北中医药大学获悉,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时珍实验室周洁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发表题为“State-of-the-artstrategiesofsurfaceplasmonresonancebiosensorsinclinicalanalysis:acomprehensivereview”的综述论文。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和湖北时珍实验室为论文署名单位,周洁与该校检验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检验学院张国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光以特定角度入射到金属介质界面时,会在金属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SPR传感器能通过监测生物分子结合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来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可以实时、灵敏、无标记地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合适、可靠的平台。
该论文介绍了SPR的原理及主要传感配置,全面评述了近十年来在临床分析领域增强SPR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多分析物检测能力、便携性、可重用性和稳定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介绍了研究人员通过纳米材料、酶催化、无酶DNA自组装等策略增强灵敏度,使用聚合物刷、肽、DNA探针等提高特异性,设计多阵列和通道系统实现多物检测,采用集成光源、智能手机平台、3D打印等技术提升便携性,并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提高可重复性和稳定性等。论文还讨论了SPR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分析中面临的潜在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SPR传感器不仅在临床检验领域广泛应用,在中医药研究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分析中药成分与靶标蛋白的结合动力学,评估中药复方配伍成分之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以及快速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与特定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
据悉,周洁是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湖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
该文章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药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