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做微塑料课程实验
通讯员刘育瑗谢小琴
“哥哥姐姐,希望明年你们还能回来!”今年暑假,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35名队员,分别前往湖北省随州市的曾都区何店镇、淅河镇以及随县3地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近日,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今年,是该实践队前往随州市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九年。
50余门原创课程,700余次走访调研
实践队面向农村儿童开设“文化立德”“科普启智”“实践强体”“艺术思美”“安全自护”五大素质课堂,为3个实践地点的300余名孩子共计准备50余门特色课程,聚焦农村儿童心理陪伴缺失、学业辅导不足、科技启蒙较晚、美育劳育不足等问题,全面推动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
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和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调查农村儿童素质教育现状。在此次实践中,实践队共分发了700份调研问卷,广泛收集样本数据,为调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实践队还开展了7次典型人物专访,深入挖掘了乡村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其中包括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及基层教育工作者等。
孩子们展示在丝绸之路课堂中自己的作品
70余平美丽墙绘,400余份直播订单
几年来,实践队持续在何店镇王家河社区进行文化墙绘,在装饰乡村整体面貌的同时,也将艺术气息带进居民生活。为在实践期内完成墙绘,实践队员们夜以继日地作画。终于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气息的精美艺术手绘墙体宣传画,共计73平方米。让何店镇王家河社区的道路两旁原本“冷冰冰”的墙面瞬间“活”了起来,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为了拓宽随县澴潭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践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举办电商直播活动,通过直播间的详细讲解和互动,向消费者介绍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品质保证和营养价值,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推动地方农产品宣传和销售。
一部主题微电影,讲述实践育人故事
实践队员直播助农
为进一步扩大文化助力乡村的影响,实践队还开展了原创实践教育主题微电影《光途》的拍摄工作。电影以社会实践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曾是留守儿童的实践队员王子枫与乡村儿童吴静贤相互鼓励、携手成长的故事。
九年薪火相传,今朝再谱新篇。九年的坚守,见证了1600余名农村儿童的成长,留下了3500余份调查问卷,开展了30余次专题访谈,目睹了更多新形式的开创。一直以来,实践队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仅为随州的农村儿童带去了知识,更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时代担当。他们以“红心”筑梦想,不断续写着服务基层、助力发展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微电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