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组织“主流媒体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来到高品质初中——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这所办学刚刚8年的学校,不仅已成为市民赞誉的“家门口的优质学?!?,其“双减”作业改革项目研究经验,更是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
坚持“慢”的教育过程,每个学生都发展
致远初中始终坚持“慢”的教育过程,每一名老师都秉持着“来致远,慢慢长”的理念。致远教育的指向是“育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每一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个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个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
致远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念军表示,“遇见更好的自己”是学校的办学追求,学校管理追求努力看见每一名师生,努力帮助每一名师生有所成就,努力在做成事中让事情有意思。他说:“我们认为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学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尊重、信任、包容、鼓励的育人氛围?!?/p>
双胞胎兄弟吴安左和吴安右是致远初中的毕业生,今年都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妈妈说,兄弟俩以前比较胆小,刚上致远时适应比较慢。老师们很好很温柔,让他们更喜欢上学,在致远温暖的氛围中,兄弟俩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互相鼓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九年级学生吴怡诺的妈妈表示,孩子来到致远初中之后,克服了畏难情绪,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
“双减”后如何布置高质量作业?经验被全国推广
致远初中积极贯彻“双减”政策,构建“面向未来”的作业和课堂。2021年7月,学校积极申报“双减”作业改革项目:体验、探究、反思式校本化学科作业。
教学处白晶老师介绍,“三式”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反思总结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该研究于2022年1月获批为南京市“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2023年1月被遴选为江苏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2023年10月被立项为“南京市初中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目前该研究已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
教研处主任鲍静介绍,学校依托于学科组、依托于年级组、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融合建设,五育并举,落实核心素养,积极构建“润·致远”校本课程体系。以“润行·行走南京”全学科研学课程为例。“行走南京”课程,自2016年建校起,学校坚持每学期一次行走。从开始的活动体验式到如今的项目探究式,从开始的一个学科组承担活动策划到如今跨学科融合策划;研学手册的迭代升级,学科素养的全面渗透,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让“行走南京”综合实践课程更加系统、更加立体。
名师带出名师,教师队伍“组团”成长
致远初中已经打造了一支市、区级骨干教师占比48%的名师团队。其中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编写者1人,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斯霞奖”)1人,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南京市教学名师”1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3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8人,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28人。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四个教研组荣获“南京市先进教研组”。
致远初中副校长、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杨菁用三个关键词“信任、看见、善思”谈自己在致远初中的成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杨菁说,她所在的语文教研组坚守“共享·共研·共育·共成长”的组训,传承“润·致远”的学校文化和“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校训,不断前行,获评第十届先进教研组称号。
致远初中党委副书记何君青,作为行政领导努力帮助学校老师成长,用3年时间让数学组人人有课题,5年间立项9个省、市级课题和项目,在何君青的指导下,一名工作仅2年的数学老师立项了省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