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网4月7日电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里走。”在社会上总有人用这句话来调侃当下好心人不多。然而,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高华小区却有一户热心公益的人家,夫妻俩都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儿子则是一名大学生。一家三口献血、志愿服务齐参与。其中,女主人已捐献全血、血小板达20余次。
话说这户热心公益的人家,还得从女主人说起,她叫孙春花,上海通用轴承有限公司一名检验员。个头只有1.52米的她说起话来嗓门特高,鼻梁上架着一副没有镜片的黑色眼镜框,让人感到特亲切。
“1994年,在奉贤区中心医院旁边看到??恳涣景南籽?,心想献血能救人一命,多好的事呀!自己就登上献血车献血200毫升。那时才20出头呢!”前几天,44的孙春花在梅陇爱心献血屋捐献血小板时回忆着第一次献血的经历。
孙春花献血后还担心家人会责怪自己,回到家主动告诉了家人,家人并没有反对她。母亲在旁边说了句:“你才90斤出头,只要自己觉得吃得消就行。”正是母亲这句不温不火的话,开启了孙春花的献血之旅。在孙春花看来,家人不反对就代表支持。
后来,孙春花每次看到流动献血车,只要献血间隔期到了准会再次捋袖献份爱心。 1995年的一次献血中她还申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0年的一天,孙春花到到梅陇爱心献血屋献血,志愿者看到孙春花对献血流程轻车熟路,希望把她吸纳到献血志愿者队,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者。对于早就有此想法的孙春花来说正合她意。
经过志愿者岗前培训后,孙春花当上了一名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者。只要有空闲时间来,孙春花会来到爱心献血屋,穿上“红马甲”,胸前挂上志愿者服务牌,向来 往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相关政策、知识?;钇每实乃锎夯?,通过现身说法,很快就拉近了陌生人彼此间的距离,招募到不少爱心人成为献血者。
在孙春花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两个多月后,丈夫胡光华也申请加入到献血志愿者队。“因为我早年生过病,做过大手术,不宜献血。但妻子的爱心义举我很支持。每次看到她献爱心,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微不足道的力量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胡光华感慨地说。46岁的胡光华是上海神明电机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爱心献血车每月三次停靠至江川路街道,胡光华利用休息日来“上岗”。除此之外,如遇到献血车进企业采血,临时需要志愿者,胡光华只要有时间都愉快前往参加志愿服务。
儿子胡晓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在父母的影响下,2015年5月底刚满18岁的他赶到七宝爱心献血屋捐献了一份热血作为“成人礼”。这离他高考时间仅10多天。
暑假里,胡晓穿上“红马甲”,在莘庄地铁南出口的献血车当起了志愿者。顶着烈日向来往行人宣传无偿献血,为献血者端茶倒水,或指导填写献血登记表。
胡晓看到因天气炎热,参加献血的人相对减少。他当即在同学微信群里发出无偿献血呼吁,动员同学来献爱心。很快就有两位高中同学赶来捐献了。一年间,胡晓已两次参加无偿献血。胡晓认为:“作为一名年轻人,献血救人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五年多来,胡光华、孙春花夫妇几乎花去了所有的休息日到献血屋、献血车,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的益处;难能可贵的是孙春花不但自己坚持无偿捐献全血、血小板达20余次,还把儿子胡晓“领”进了“志愿献血大家庭”。“在参加献血、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开心。这份爱心,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一家人都这样讲。
王亚东 钱妙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