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青岛市中心血站发布2016年度采供血数据。数据显示,去年,青岛采供血再创新高,采血量居省内第一位。全市共有109920人次无偿献血,其中捐献全血3533.04万毫升,同比增加6.71%,血小板16147.5个治疗量,同比增长8.71%。青岛无偿献血的报废率仅为1.06%,低于全国3%的报废率。
手术后出血和慢性失血致贫血最费血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二孩政策放开,促使我市临床用血需求增加明显。“但去年,我市采供血再创新高,采血量居省内第一位。”市中心血站站长逄淑涛表示。
去年,全市共有109920人次无偿献血,其中捐献全血3533.04万毫升,约35.4吨,同比增加6.71%;血小板16147.5个治疗量,约3.2吨,同比增长8.71%。临床供应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类、冷沉淀因子整体呈增长的趋势,血液品种供给结构逐步优化。其中,红细胞类同期增长7.36%;血小板类供应同期增长8.74%;辐照类同比增长50.4%,血浆同期增长8.42%,冷沉淀同期增长7.83%。
同时,数据显示,2016年度全市出院总人数同期增长15.25%,手术台次同期增长18.32%,手术患者输血人数同期增长14.67%,妇科产科患者红细胞用量同期增长35.01%,大量用血量同期增长10.68%;手术后出血、慢性失血致贫血、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冠状动脉窦动脉瘤、消化道出血、重型贫血、复合性外伤、肝硬化、血液及造血器官等其他疾病分列用血病种前十名;青大附院本部、青大附院(黄岛院区)、平度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东部)、市立医院(本部)、即墨市人民医院储血点、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市中心医院、青大附院(东院区)、黄岛区人民医院分列医院用血量前十名。
工人学生公司职员献血最多
用血量大幅上涨,血液的采集量想要跟上步伐却有相当难度。“以前有人戏称,无偿献血得‘看天吃饭’,天气晴好时,走上街头献血的人数众多;反之就少很多。他一语道出了献血采集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对献血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让我们能更精准地招募献血志愿者,尤其是固定献血者。”逄淑涛表示。
去年我市献血者年龄构成数据显示,18岁至25岁献血者最多占33%,25岁至35岁占28%,35岁至45岁占22%,45岁55岁占16%,55岁至60岁占1%。职业构成数据显示,我市献血者中,工人最多占22%,学生占21%、公司职员占19%、农民占9%、医务人员占5%、教师和公务员分别占2%、军人1%,其他职业者占19%。学历构成数据显示,高中文化程度的献血者最多,占29%;其次分别是本科、专科、初中,这三类加进来占66%,小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1%和2%,其他学历的占1%。
“受天气影响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市街头献血比例在下降,占73%,以往基本占80%。”逄淑涛介绍说,为此,我市一直在大力招募无偿献血团体单位,弥补街头无偿献血量的下滑。去年数据显示,团体献血约占总人数的1/4。“下一步,我们还将着重在高校、体育组织、NGO等团体中进行重点召募。”
固定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并且每年至少献1次血的无偿献血者。“固定无偿献血者首先都是健康者,血液安全性高,具有熟悉献血知识、易招募等优势,保留好固定无偿献血者也是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外,固定献血者可一次献血400毫升,这样,同是献一次血,献血量明显增加。在近11万人次中,有35%是固定献血者。”逄淑涛介绍。
多家医院自体输血比例不断攀升
除使用无偿献血的输血外,去年我市还进一步推行自体输血技术。
据介绍,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梅毒、疟疾等;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可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我市自体输血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主要集中于手术病人。“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三级医院自体输血占临床用血的比率要达到25%。虽然从去年数据来看,我市只有青大附院、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两家三甲医院达到这个标准,但青岛阜外医院在两年前自体输血比例已达35%,同时,市立医院、海慈医疗集团等医院自体输血比例也在不断攀升。”逄淑涛介绍说。
将开发手机献血APP提供上门采集服务
去年,市中心血站还对用血单位进行智能化监管,实现血液流程无缝隙管理。
逄淑涛介绍说,市中心血站与全市76家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实现信息联网,将无偿献血者、市中心血站与各区市采血点、临床用血信息纳入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全市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血液质量的全程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血液管理过程的追溯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了从“血管到血管”(献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的全程血液信息跟踪和质量监控。“我们要通过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青岛地区供血平台,不仅可以了解用血需求,还可了解单病种用血情况并建立单病种用血评价体系。比如,如果两家医院做同样一个手术,其中一家医院用血两个单位治疗量,而另一家医院用血十个单位治疗量,那这家单位就需要分析手术流程、提高医疗水平。”
此外,市中心血站还将建立多维度无偿献血招募机制,推进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系统联网和还血直报工作,加强血液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作为采血单位,我们不能只是等人上门。我们将开发手机献血APP,通过网络预约等各种方式,主动与献血者联系,提供上门采集服务。”逄淑涛表示。
临近春节和寒假,大学生陆续放假,外来务工人员也将返乡,献血进入了淡季,但是临床用血量并未减少。就应对春节长假用血的情况,逄淑涛介绍说,“正常有4000个单位治疗量才能基本满足全市各大医院正常临床用血需求,我们目前虽然准备了5500个单位,但血型有点偏,A型血存量还是比较紧张,希望A型血爱心人士献血以挽救生命。”
(记者隋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