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5月11日讯 (YMG记者刘晓阳)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用爱点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希望。烟台自2006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已有造血干细胞血样资料入库志愿捐献者血样13307人份,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35人,位居全省前列。然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烟台目前造血干细胞血样资料入库志愿者以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者居多。对许多人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少人对它有认识上的误区。
捐献者中从医者占比最高
5月5日,栖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晓鹏,赶赴济南为一名年龄和他相仿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王晓鹏是栖霞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作者,自此他成为烟台市第3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市现在已有13307名志愿者入库,有35例成功捐献。”烟台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尹涛说,烟台自2006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采样、捐献人数均稳步上升。牟平区城关中学教师史久尧,还成为中华骨髓库建立以来,山东省首例为香港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市红十字会业务部负责人吉加宽介绍,目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从医者所占比例居高。虽然从入库的志愿者中无法统计所占比例,但是捐献血样越多,捐献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这从现在已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35名志愿者中就能看出端倪:35人中,从医人数14人,占40%,其他有机关干部6人,占17.2%;教师4人,占11.4%;企业职工7人,占20%;普通市民4人,占11.4%。
缘何捐献者中从医人员占比最高?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因为医疗工作者对捐献过程及对身体的影响更加了解,而普通市民对此会有一定的误解。
捐献不会损坏造血功能
昨日,记者就此话题,随机采访了部分普通市民。“捐献骨髓不就是抽取骨髓吗?太可怕了,我不敢。”市民林女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市红十字会业务部负责人吉加宽介绍,目前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捐骨髓,其实现在早已经不是这种抽取方式了,而是从手臂静脉外周血中采集,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也更容易为捐献者接受。“我也想捐献,但是父母听说捐献时会很痛苦,对身体也有损害,会影响以后的造血功能,不让我捐献。”在某高校就读的小于告诉记者。吉加宽介绍,早期抽骨髓要住院、麻醉,痛苦大得多。现在主要是将采集的外周血流经细胞分离机,把干细胞挑出来,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痛苦。由于动员药物的作用,捐献者大多会有一些药物带来的短期不适感受。近八成的捐献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轻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药大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这些副反应都是短期、暂时性的,在长期研究中并未观察到干细胞捐献对捐献者存在任何长期的不良作用。
吉加宽称,对许多人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少人对它有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会损害身体健康。捐献10克造血干细胞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现有的技术条件已经非常先进,捐献者只要像献血一样抽点血就可以。“这就像从一个人身上抓几百万分之一的细胞,撒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一样,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危害。”吉加宽介绍说,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成功捐献者现身说法
“捐献后身体一直很好,吃得好睡得香。”现任福山区老干部局副局长王朝志,是前福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2013年6月他赶赴济南军区总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国红十字系统负责人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也是烟台市第18例。王朝志说,开始有些酸胀感,当时医生准备了口服止疼药以消除不适感,很快就好了。注射动员剂的剂量因患者年龄、体重大小略有不同,供者对动员剂的反应差异也非常大,有的供者在注射动员剂后没有一点反应,有的可能会有酸疼感。王朝志告诉记者,自己干这个工作,接触过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当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心里就感到非常地痛。自己做红十字会工作,更要起个带头作用。
烟台新闻媒体系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例、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编辑孙小华就是没有任何反应的捐献者。“我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感觉就像给自己放了个假。”孙小华幽默地称,平日上夜班的她,到济南省立医院采集的这一周,打了动员剂的她没有任何感觉,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床,过了一周的“正常”日子,感觉像休假一样惬意。“就是回来胖了好几斤,老妈给做了一大堆好吃的,到现在也没减下去。”“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十分成熟,从手臂静脉血中分离采集,既简单又安全。”牟平区第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口腔医院儿科主任王根军结合自己捐献经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和体会。王根军称,捐献并不是传言从腰部骨髓穿刺进行采集,而且造血干细胞能在1-2周内恢复正常水平,对健康无任何影响。
每年有100多万名患者等待移植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越多,患者获得配型成功的几率就越高,获得新生的希望就越大。”昨日,烟台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尹涛介绍称,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上正在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其它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恶性疾病都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解决。
尹涛介绍,志愿者捐献的血样将放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供全国白血病患者比对配型。如配型成功,将进行捐献。移植造血干细胞是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唯一办法,目前全国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有100多万名患者等待移植,但配对成功率仅有万分之一,血样捐献缺口极大,需要大量志愿者捐献血样,呼吁能有更多爱心人士伸出友爱之手,奉献爱心、挽救生命,做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只要年龄在18-40周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经血液检查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符合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的人员,可与所在地红十字会联系报名,或在当地的献血车(站)报名,献血的同时也可以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也称“志愿者知情同意书”)。填写要求务必真实、准确、详细。第一、要准确详实地提供个人的资料,如您的联络方式、住址、工作单位及电话、手机、电邮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接受报名的红十字会。第二、须详尽地提供两位不同住址亲友的联系地址和电话,以便在资料有变化时,能通过他们与捐献者恢复联络。
目前最大问题是反悔率偏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骨髓库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反悔率偏高。一些志愿者在配型成功后,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又放弃了捐献。
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实践来看,现在有初步配型成功后的志愿者返悔率较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志愿者有心捐献,却遭到亲友反对。有志愿者报名前未跟家属特别是配偶、父母商量和没有及时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捐献流程和对身体是否有影响等问题讲清楚。加之一些人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因而导致准备捐献时来自配偶、父母等方面的阻力较大,既无法实现本人当初的救人愿望,也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希望每一位准备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爱心人士,一定要提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有关常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提前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提前征求家人的意见,或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从而保证自己自报名之日起,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尹涛称。
现在捐献骨髓主要是从手臂静脉外周血中采集,将采集的外周血流经细胞分离机,把干细胞挑出来,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整个过程基本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