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江苏南通市龙潭村15组一位普通工人杨建华家中,翻开厚厚一摞的献血证: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有全血,更多的是血小板……透过这些数字,仿佛看到那殷红的血液挽救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仿佛看到爱心和正能量的无限传递…… 9年来,杨建华累计献血量达302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成人全身血液换6遍。虽然身体单薄,但陈刚却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杨建说:“我每献一次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这么做是有意义的,我的‘热血人生’会坚持下去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杨建华从电视里看到用血告急的消息。“血站用血告急!不能让在灾难中的同胞白白地死去!”富有强烈责任感的杨建华,在没有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地到南通市中心血站献血点献出了300毫升全血。这是他首次献血。从此以后,他一发而不可收,第四次献血后,他主动向爱人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妻子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鼓励他说:“这是利己利人的好事,只是注意身体啊!”
(杨建华)
其实,杨建华家里并不富裕。他与爱人朱美英在同一家纺织公司打工,自己是整理间的普通打包工,夫妻俩每月加起来4000多元工资,杨建华的工作十分耗费体力,一个布夹子重达300斤,尽管他身强力壮,一天下来也是够辛苦的了。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总是把献血时间安排在周六进行。有人劝他:“你献这么多血干什么,你就不要那么傻了,做这个事情又没有报酬,何必呢?万一身体亏了,吃苦的还是你自己。”
“我献血后身体比没有献血时棒了很多,也没有什么感冒。”杨建华说。感觉献血过后,自己更加有精神和活力,杨建华从此每隔二十天左右,就到献血屋献一次血小板。
杨建华原来献的是全血,现在改为主要献血小板。每当他收到血站发来的“尊敬的无偿献血者:您捐献的血液经检验合格已经用于临床。期待您间隔期满后继续参与献血。”的信息后,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油然而生。
一到周末空闲的时候,杨建华还主动到献血点,参加志愿者服务,为献血者倒开水、填写表格,现身说法宣传献血的好处。这一坚持就是9年多。
杨建华先后获得江苏省民政厅颁发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荣誉,国家卫生部、卫计委颁发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三星级奖”“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及省民政厅颁发的“优秀无偿献血志愿者”“江苏省优秀社区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五星奖”等荣誉称号。(刘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