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台湾老兵离家69年后魂归故里
2018-05-25 22:12:5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乱世之中漂过海峡 生前唯盼叶落归根

\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5月18日晚,天河机场,刘德文(左)恭敬地将江家齐的骨灰交给其侄子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 刘俊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2018年5月18日21点30分,高雄直飞武汉的MU2662航班降落在天河机场。

这趟航班上有一名特殊“旅客”——来自河南信阳的老兵江家齐。他1949年远赴台湾,2007年病逝于台北,直到11年后,骨灰才得以回归故土。

护送江家齐骨灰返乡的台湾男子刘德文,与江家齐素昧平生。过去15年,刘德文一直将大陆赴台老兵叶落归根的心愿,当作自己的责任。通过这趟辗转的行程,江家齐抵达他颠沛流离一生的终点站,而刘德文的公益护送之旅,依然任重道远。

少小离家 老兵盼望叶落归根

5月18日20点30分,天河机场港澳台到达出口处,江文、江武(均为化名)两兄弟坐在椅子上,等着迎接大伯江家齐回家。

江氏兄弟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江家齐1931年生于河南潢川(现隶属于信阳市)。十几岁时,他被国民党抽壮丁入伍,1949年随部队去了台湾。江家齐在老家只有一个弟弟,就是江氏兄弟的父亲。

江家齐去台湾后,就与大陆老家断了联系。兄弟俩也只听父亲讲过,他们有个大伯在台湾,生死未卜。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家齐才与大陆的弟弟联系上,回乡探亲。阔别40多年,江家齐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弟弟和两个侄子都是农民,条件较差,江家齐没法在老家久居。但那些年,他经?;叵缣角祝蛔【褪歉霭言?。

江氏兄弟说,大伯去台湾后,一直是孤身一人。回乡探亲时,才与老家的一位伯母成家,并将她带到了台湾。2002年,71岁的江家齐最后一次回大陆探亲,他对弟弟和两个侄儿说,自己身体日渐衰老,以后可能再也无力两边跑了。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将骨灰运回河南老家安葬,也算叶落归根。

此后,江家齐与老家的联系越来越少。而江氏兄弟的父亲去世后,他俩与大伯几乎失去了联系。

跨海求助 里长顿生恻隐之心

直到去年,江氏兄弟在给父亲扫墓时,又想起大伯叶落归根的心愿,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健在。

去年12月,兄弟俩通过回乡探亲的台胞,在网上联系到专门助老兵灵骨返乡的台湾里长刘德文,向其提供了大伯的基本信息。刘德文通过台湾户政事务所查询得知,江家齐已于2007年病逝,骨灰安放在新北市专门接纳老兵的灵骨楼。

找到江家齐的骨灰后,刘德文又与江氏兄弟核对遗像和相关信息,确认正是他们的大伯。今年1月,江氏兄弟在老家办理了亲属关系公证书、骨灰认领委托书,寄往台湾,委托刘德文护送大伯的骨灰回家。

刘德文从江家齐的户政资料信息上获悉,老人没有子女,60多岁时有过一名大陆老伴,后来不知下落。刘德文还到江家齐生前居住的台北市某社区走访,得知老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晚年因为心肌梗塞去世。

了解到江家齐一生的基本经历,刘德文万分感慨:一名农村青年,随着历史的浪潮漂过海峡,离家几十年,一直梦想重回故土,却仍孤身客死异乡。这样的人生际遇,不禁令人顿生恻隐之心。

一路同行 护送老兵灵骨返乡

虽然与江家齐非亲非故,但刘德文还是竭力给这位老兵最大的尊重。

5月初,刘德文带着之前办好的相关手续,从高雄前往300多公里外的新北市灵骨楼。他取出江家齐的骨灰,一边烧纸钱一边祭告:“江伯伯,我受您侄子所托,现在要护送您回归故乡,希望您在天之灵跟着我一起回乡。”刘德文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红布,将骨灰坛包裹起来,然后小心放进一个双肩包中,再将包反挂在胸前,用双手捧奉着护送。

在正式出发前,刘德文要先把骨灰带回高雄的家中安放。在家里,他又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祭拜江家齐。

等到行程和机票都确定好了,刘德文对着骨灰祭告航班信息、回乡路线,希望老人在天之灵能跟上回家的路。在刘德文看来,将骨灰当行李托运是对逝者的不敬,所以他多买了一张机票,让江家齐也有一个“座位”。有时在护送途中,需要在宾馆过夜,刘德文也会订有两张床的标准间,将骨灰安放在其中一张床上。

刘德文说,中国人讲究魂归故里,自己做的事既是完成逝者的遗愿,也是肩负亲属的嘱托。他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他觉得应该抱着虔诚的心去做好这件事,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获得安慰。

不负所托 顺利交付又受新托

5月18日22点12分,一名手推行李箱、胸挂双肩包的中年男子,从天河机场港澳台到达口走出来,来人正是刘德文。因为之前看过照片,江氏兄弟快步迎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

刘德文牵着两兄弟的手走到机场大厅一个开阔处,他小心翼翼地取下胸前的双肩包,慢慢放在地上,说:“我把江伯伯的灵骨带回来了。”

刘德文从包里捧出一个红布包着的大理石坛,解开红布后,江氏兄弟看到了石坛上大伯的遗像,一把跪下接过来。大哥江文祭告说:“大伯,你离家快70年了,这次我们接你回家。”

刘德文将骨灰交付给江氏兄弟,他有些抱歉地说,往常他护送老兵灵骨回家,都会一直护送到家乡的安葬地。但这次他要去应城办点事,就不能陪送去信阳了。江氏兄弟带了一盒家乡的毛尖茶叶送给刘德文,向他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有名应城籍的老兵骨灰也需要护送回家,但大陆亲属在办理公证和委托手续时,一直卡壳没能办成。趁这次途经武汉,刘德文从台湾带着相关资料,在天河机场与应城的求助者会合,希望能早日完成这位老兵的遗愿。

15年坚持送百余位老兵回大陆 台湾省里长刘德文不收分文报酬

图文:“两岸骨肉相连,我就是老兵的儿子”

\
图为:刘德文说到激动处流下眼泪
 
\
 
图为:刘德文在山东为老兵下葬(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 刘俊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江家齐的灵骨返乡,只是刘德文15年来跨海践诺的一趟普通行程。自2003年以来,这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为了完成大陆老兵叶落归根的遗愿,往返海峡两岸已有100余次。15年来,刘德文坚持送100多位老兵骨灰回大陆,从不收取报酬,他说:“两岸骨肉相连,我就是老兵们的儿子。”

辞掉优越工作照顾辖区老兵

今年52岁的刘德文,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祖籍福建漳州,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每月工资7.2万元(新台币,下同)。

1998年,刘德文被选为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里长。所谓里长,类似大陆的居委会主任,不过没有工资,每个月有4万元办公经费。

刘德文管理的辖区,有个老旧的祥和山庄,里面居住着上千名老兵。为了照顾好这些老兵,刘德文常常要向单位请假。

有的老兵从床上摔下来没人管,有的老兵拄着拐杖外出买饭,老兵们细数儿时家乡的样貌,深切感受几十年骨肉分离的痛楚……刘德文实在不忍心看到老兵们晚年过得如此凄凉。2003年,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干脆辞掉了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全身心地照顾老兵,他贴补经费,为独居老兵送餐,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得知丈夫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辞了职,我还和他大吵了一架,觉得他是不是疯了!”妻子叶品玲说,最初她不理解丈夫,刘德文常跑大陆,家里需要时人却不在。后来,她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夸丈夫,慢慢认识到这件事的意义,他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多正能量,“这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当地有民俗人士劝告刘德文,父母在世,不可为他人做孝子。刘德文说,好在父母并不在意。他每个月4万元的经费根本不够用,父母还拿出养老金,除了负担孙子孙女的学费外,还经常每月给他补贴1.5万元,有时他手头紧的时候,还会出售以前购买的股票应急。

去年5月,因工作出色,刘德文获得“最优里长”荣誉称号。

跑遍乱坟荒冢找到老兵遗骨

为了寻找老兵的遗骨,刘德文有时需要“大海捞针”。

有一位姓杨的湖南老兵,已去世40多年。去年年初,杨老的孙女托人找到刘德文,希望帮忙寻找。

找遍各处的军人灵骨楼无果,得知杨老是黄埔军校十一期的学员,曾是一名炮兵,刘德文于是来到台南一所炮兵学校军营附近寻找,果然发现一片无人管理的墓地。

墓地荒草杂生,有一人多高,墓碑显示,这里躺着1000多位老兵的遗骨。

刘德文穿上防护衣,带上镰刀,在乱坟地里穿梭寻找。找到第三天时,他不慎掉入一个2米多深的空墓穴里。

顺着树藤,刘德文费力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穴坑的边缘,猛然发现附近有一条手腕粗数米长的大蛇,他当即吓得手一软,又掉回了坑底。

歇了好一会儿,刘德文重新爬出墓穴。有些精疲力尽的他,随后又被杂草绊倒。

这一倒,令他眼前一亮,正好倒在了杨老的墓碑旁!他当即通知了杨老的孙女,双方在电话里一度哽咽。

自掏3.6万元要回老兵骨灰

祥和里有位姓庄的抗战老兵,妻子是江西人,比较年轻,此前已和两位老兵结过婚。刘德文知根知底,这名女子主要是为了钱才与庄老在一起。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庄老离开大陆时,在武昌有个妻子。再婚之前,庄老也曾多次回汉居住过,武昌的老伴也曾来台湾探亲。

“当时,我承诺过庄妈妈,一定把庄伯伯带回去。”刘德文永远都记得,庄伯伯的老伴回大陆前,让女儿李女士喊他舅舅。

四五年前,庄老去世时,在武昌的女儿李女士也曾前往奔丧。希望能够带回父亲的骨灰,庄老在台湾的配偶先是同意了,后又反悔。

老兵去世后,配偶可领取丈夫生前俸禄的一半。一年后,这个江西人返回台湾领取半饷时,刘德文找到她商量李女士想要父亲的骨灰归葬大陆的事,她说除非庄老的女儿给她10万元人民币。刘德文当时直接说,愿意自掏腰包出3.6万元人民币,对方未置可否。

事后,刘德文并未提起过此事。因为他去过李女士家里,知道她年过花甲又身患重病,家里出不起这笔钱。不过,他在庄老大陆妻子的灵前承诺,会想办法将庄老的骨灰带回来,让李女士在有生之年也能圆了父母合葬的心愿。

前年,庄老在台湾的配偶再次返回台湾领取半饷时,主动找到刘德文。在支付了3.6万元人民币后,刘德文终于拿回了庄老的骨灰,并送回了武昌。

李女士将父亲的骨灰和母亲葬在了一起。至今,她都不知道刘德文花钱买骨灰的事。

付出艰辛也收获满满感动

“15年来,我送回了100多位老兵的遗骨,其中山东的最多,有40多位。”刘德文说,他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每年要送七八上十位老兵的遗骨回大陆,最多的一年送了15位,足迹遍及山东、湖北、内蒙古、宁夏以及东北三省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老兵家属、关爱老兵志愿者以及一些公益组织,也都会争相接待刘德文。

刘德文说,2016年初高雄地震,他一早就接到30多位大陆“亲人”的电话和微信。他们叫我刘叔、舅舅或者大哥,问我家人是否都平安。真是一家人的感觉!“特别是去年我在祥和山庄照顾老兵的时候,从五楼顺着楼梯滚到四楼摔伤了,武昌庄伯伯的女儿李女士及其孙女,三天两头打电话关心,还汇了2000元钱慰问,令我非常感动。”

刘德文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2012年,刘德文前往山东东营送一位姓张的老兵遗骨时,张老的儿子当面三跪,刘德文扶都扶不起来。张老的儿子说,这第一跪是感谢刘德文费尽周折,将父亲的灵骨送回老家,让父亲能够叶落归根;第二跪是跪给去世的父亲;第三跪是感谢刘德文帮他们家庭圆了几代人的心愿。

在送回骨灰的时候,有些老兵的后人还会送一个红包表示感谢。刘德文说,红包他一律拒收。因为,他做这事,不想让人误会是为了向老兵的后人索要钱财。

“过去,社区里住得满满的,现在人越来越少。”刘德文感叹老兵凋零,一代人不可避免地渐渐落幕。他说,现在祥和山庄还有40多位老兵,其中,有7人已经给他写了遗嘱,要求离世后托他将骨灰送回大陆老家。

“这些从大陆来台湾的‘老兵’,一辈子独身,他们视我为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作父亲。”做里长15年来,刘德文亲力亲为照顾这些老人,更因为老人的托付,一次次抱着逝者的骨灰,跨越海峡,带他们回返魂牵梦绕的大陆老家,完成落叶归根的夙愿。

“他们一辈子都在想家,有的老兵在战场上就互相交代过,谁活下来要把死了的人带回老家。”刘德文说:“我能送他们回家,我很开心、很满足。”大时代里的这些老兵,经历生死离别,“两岸骨肉情深,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他们只会越来越少,再不好好照顾,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如今,还有一位老兵的骨灰已供奉在他的家中。刘德文已经排好了接下来的行程,时间大约在今年端午节前后,目的地是山东临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