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不少市民已开始前往扁担山扫墓。纷纷细雨,公墓园内一位婆婆头顶着塑料袋,右手拿着一束鲜花慢慢向前走着。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章鸽 张晟
武汉在清明前一周的周末迎来祭祀高峰,昨日高峰如期而至。武汉市民政局昨日统计,武汉14个经营性公墓共接待祭扫人员51万人。
但扫墓大军中,有一些市民颇有些尴尬:竟然找不到自己亲人的墓。记者昨日在睡虎山陵园了解到,昨日一天,400多人在陵园查询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的墓。
昨日上午9时许,张先生从外地赶到睡虎山陵园,在陵园转了半个多小时,竟然没有找到亲人的墓。张先生很尴尬地对陵园工作人员说:“三年没有回汉扫墓,陵园变大了好多,竟然没有找到墓。”工作人员介绍张先生到陵园专设的墓地咨询处,在电脑上输入了张先生亲人全名后,立刻显示了位置,终于找到了墓。
像张先生这样找不到亲人墓地的大有人在。陵园负责人表示,多数人每年一般是清明节才来祭祀一次亲人,由于墓区发展比较快,一些年纪大的市民或是在外地工作不能每年回来祭祀亲人的人,往往会忘记自己亲人的安葬地。
“扫墓高峰时,一大早就有人来咨询,少的时候都有100多人次,多的时候上1000人次。今天最忙的时候是中午,忙着咨询连中饭都顾不上吃。”查询员陈先生说,昨日6个查询员忙了一天,帮400多人找到了亲人墓位置。
据了解,武汉除了睡虎山陵园,在扁担山公墓等其他大型公墓都设立了电脑查询墓地位置,市民有需求可以联系公墓工作人员。
周末,市民纷纷外出扫墓踏青,金桥大道从金桥至岱黄高速方向全程拥堵。长江日报记者 胡九思 航拍
市民政局的统计显示,上周六武汉祭扫人数是18万人,昨日达到51万人,祭扫高峰比较明显。祭扫人数最多的是汉阳扁担山公墓,达到10.6万人。尽管扁担山公墓紧靠地铁永安堂站,但是由于人数过多,公墓周边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拥堵。离汉口中心城区最近的睡虎山陵园,虽然有停车位1000多个,但是昨日有2000多辆车前去扫墓。家住江岸区后湖街的杨女士表示,明知道周六是祭扫高峰,劝爸妈改日再去,但是长辈们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在这一天祭扫的习惯,明知拥堵还必须得去。
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联通后,众多市民选择乘坐地铁到扁担山。从地铁4号线永安堂站下车即到扁担山。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在堵车的压力下,也有一些市民选择规避。家住武昌水果湖街的徐女士表示,父母的兄弟姐妹年纪都大了,在高峰期去祭祀堵在路上时间太长,老人身体吃不消,于是长辈们约定在清明节过后再去扫墓。市民政局表示,虽然昨日形成了51万人的高峰,但是与去年这一天61万人祭扫相比,人数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市民出于对交通拥堵的考虑,纷纷错峰祭祀。
公交五公司南站车队长陈熔刚介绍,由武昌火车站前往石门峰墓区的公交518路,周六、周日增加10台跨线车满足扫墓客流需要。从早上7时到9时,线路还加密车距,将平常5分钟的车距调整为3分钟。
另外,为了方便地铁出来的到石门峰扫墓客流,公交五公司提前开通短途摆渡专线,安排20台车,由鲁巷摆渡扫墓客流到石门峰。
公交五公司运安部负责人介绍,4月2日到4日,公司还将开通扫墓专线,充分满足扫墓客流需要。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选择乘坐地铁到扁担山公墓扫墓的市民较平常翻了5倍,达到3.1万人次。记者在永安堂站看到,扫墓人群近一半为老年人,部分乘客还坐着轮椅。为此,该站指定专人,设置垂直电梯岗,护送该类乘客进出站。
永安堂站值班站长丁思聪提醒乘客,选择乘坐地铁的乘客,进站后请看清到扁担山公墓的指引标识,并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引有序乘车。永安堂站的站外垂直电梯在B出入口,老年人需要使用的乘客可以直接去乘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