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冰客 通讯员 代猛 报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便民利民的手机软件越来越多,特别是移动支付的不断更新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一些市民已经很少使用银行卡、现金等。但同时,支付宝在带来支付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资金被盗刷、盗转的风险,针对支付宝的犯罪活动频发。近日,张湾警方公布了常见的五种支付宝被盗刷案件,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案例一: 请人帮忙注册支付宝后未修改密码被盗刷6万余元
据张湾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介绍,登录密码、支付密码,对支付宝的安全尤为重要,如果无关人员知道该密码,可通过登录支付宝账号进行转账等操作。
2017年1月,张湾辖区居民陈先生因业务需要,让其内弟郑某帮忙注册、设置了支付宝。密码设置比较简单,之后陈先生也未对密码进行修改。同年7月,郑某因手头拮据,想起自己曾帮其姐夫注册过支付宝,密码自己仍然记得,就先后多次以各种理由借用陈某手机,使用支付宝将6万余元现金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内,再将转账记录、短信删除。直至同年9月,陈先生才发现账户被盗。今年1月,张湾警方在深圳将郑某抓获。
案例二: 使用支付宝时密码被他人偷窥损失1.1万元
据警方介绍,目前支付宝的支付密码均是6位数数字密码,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他人获取。
犯罪嫌疑人王某与被害人周某是朋友,两人同在城区某酒店工作。王某多次看到周某使用支付宝,就偷偷记住了周某的密码。2017年12月底,王某准备辞职回安徽老家,因平日花钱大手大脚,虽然上班近一年,但并未攒到钱。情急之下,王某打起了周某的主意。2017年12月26日晚,王某与周某下班后一同回到宿舍。王某借口自己手机没电,要借用周某的手机打个电话。周某并未多想,就将手机借给王某使用。王某拿到手机后,先后分4次将周某支付宝内1.1万元现金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并将转账记录删除,随后从饭店辞职。
案例三: 修改他人支付宝密码盗刷资金
支付宝大多在手机上登录,如果随意将手机借给他人使用,可以被犯罪嫌疑人以“短信验证”找回密码的方式,修改密码并盗刷。
2017年9月,民警通过侦查,抓获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方某。经查,方某3次以各种名义与他人套近乎,在取得他人信任后,以打电话为由借用被害人手机,而后使用找回密码功能修改支付宝密码,登录被害人支付宝账户并将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内。其成功作案3次,盗取3名被害人共计5万余元。
案例四: 更换手机号码后未注销支付宝被转走3万余元
据警方介绍,手机号码在更换前,需要进行解除与支付宝的绑定或注销该手机号注册的支付宝账户,避免该号码被通信公司收回后,被他人使用。
被害人李女士使用其手机号码注册了支付宝,并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但她平时很少使用。2016年底,李女士在更换手机号码后,未将该手机号码注册的支付宝注销,也未与银行卡解绑。2018年1月初,犯罪嫌疑人付某重新申请办理了此手机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付某发现该手机号注册了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内有大额现金,遂使用手机验证重置密码的方式登录,将该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里的3万余元现金转走。
案例五:
随意扫码导致支付宝被盗刷
张湾刑警大队民警介绍,2017年2月初,被害人小张在网上购物时,按照对方要求扫描了对方发送的二维码,支付了2000余元货款。数日后,小张在查看支付宝时,发现支付宝内36000余元现金被转入陌生账户。因小张购买了支付宝账户保险,经公安机关与支付宝公司调查后,支付宝公司退赔了小张的损失。
警方提醒:
五种方式防范支付宝被盗刷
针对支付宝被盗刷案件,张湾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提醒市民,为确保账户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妥善保管手机,将手机设置指纹、密码等解锁方式,不要将手机随意借给他人使用,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设置复杂的支付宝密码。支付宝常用密码有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在设置密码时,确保两个密码设置复杂、不一致、定期更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支付宝账户安全性。
三是更换手机号码前及时注销支付宝。在更换手机号码前,应当将绑定的支付宝等账户及时解绑,或注销账户,避免手机号码被其他人使用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四是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在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同样隐藏了很多陷阱。随意扫描二维码不仅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也有可能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五是购买相关的保险。支付宝应用内有购买“账户安全险”业务,年保险费用为2元,可在详细了解此保险业务后购买,为自己的支付宝增加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