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黄石记者“新春走基层”探访大冶殷祖镇朱铺村
2018-02-08 16:08:00 来源:荆楚网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胡波/文 记者 石勇 实习生 石隽哲/摄 姜博/视频)殷祖镇朱铺村位于大冶市南部山区,背靠幕阜山脉,与阳新县三溪镇接壤,辖9个村民小组,410家农户。年关将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返回了家乡,这个原本安静的村庄再一次热闹起来。

2月5日,东楚晚报全媒体记者驱车前往朱铺村,倾听村民讲述生活故事,感受当地精准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羊倌当起古村落的守护者

在朱铺村有一个距今200多年的古村落。村落三面环山,坐西北,朝东南,一条小溪从村前流淌而过。

祠堂是村落的中心,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但是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围绕着祠堂而建的,还有20多间老屋,雕花窗、木板门、土坯房……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来访者,朱铺村的先民们曾在此安定生息。

如今这里不再有人居住,屋前曾经供人行走的青石条上长满了绿色青苔。村干部告诉东楚晚报记者,这里的居民都建起新房,搬到靠公路更近的地方居住了。

有人走,也有人选择看守。在古村落的入口处,有一间青砖平房,这是朱铺村村民胡书林建起的家庭农场,用来养殖四川南江黄羊。每天早上,他要把黄羊赶到古村周围的山上放养,到了傍晚羊群又会回到农场里休息。

忙起来时,胡书林都会围着羊群转。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项任务,那就是?;す糯迓洳皇芷苹怠?/p>

对于这片古村落,胡书林是有感情的。他的老屋就建在古村里。结婚那年,家里人为胡书林在老屋办了喜事。古村逐渐荒废后,一些人会把村里的石条和古木拖走,这让他感到很是气愤。

2008年,长期在外务工的胡书林选择了落叶归根,回乡当起了羊倌。在放羊时,只要看到有人来古村搞破坏,他就会前去制止,还村庄安宁。

如今,胡书林养的羊已经颇具规模,达100多头。虽然在家里的养殖收入只有在外面打工收入的一半,但是能回到家乡与古村为伴,他的内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

2018年,胡书林希望能争取一些扶持资金,把自己的养羊事业再做大一些。

儿子的问候是母亲最好的礼物

如果不是儿子患病,也许胡春香一家会过得更好一些。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当一个母亲遇到困难时,她只会选择坚强地走下去。

当记者碰到54岁的胡春香时,她正用轮椅推着24岁的儿子余俊到屋外晒太阳。胡春香是朱铺村6组的村民,有四个孩子,而余俊是她最小的儿子。

生完孩子那会儿,胡春香患上了肺结核,没办法用母乳哺育襁褓中的儿子。“那时候家里穷,孩子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填饱肚子,这才落下病根。”余俊8个月大时,被检查出患有“软骨病”。

从患病起,胡春香为儿子的治疗没少跑医院。虽然看了不少医生,但是余俊的病情没有多少起色。为了养家和给儿子治病,胡春香的丈夫选择外出务工,而照顾儿子的重任则交给了胡春香。

“丈夫一年的收入也就二三万元,我则种点玉米、黄豆、油菜等农作物补贴家用?!比欢?,这些钱依旧不够支付儿子的医疗费用以及维持家里的生活花销。胡春香一家也因此戴上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村里给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胡春香一家也在其中。除了能领到救助金和慰问物资外,她还能通过入股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光伏发电项目,年底参与分红。这也让胡春香对新的一年多了几分期盼。

“新的一年我也没有什么其他愿望,只希望儿子的病能够治好,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弊魑盖?,胡春香愿意把自己全部的爱留给患病的儿子。为了能让儿子多了解下外面的世界,前不久她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没想到这给余俊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胡春香惊奇地发现,不知从哪天起,儿子竟然可以用脚操作键盘,通过聊天软件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当儿子在电脑屏幕上打出“妈妈,你辛苦了”时,胡春香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胡春香觉得,这是儿子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文化人成为精准扶贫第一书记

在朱铺村,有一个120亩的杂柑基地。去年冬天,用来种植杂柑的土地已经过平整,如今村民们正在给地里下鸡粪肥。

“这肥料要抓紧时间下完啊!”在基地旁的田埂上,一位头戴鸭舌帽、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藏青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正用一口不算标准的普通话与杂柑基地相关负责人交谈着。按照他的想法,田地里除了种植杂柑外,还要在中间套种艾草。

中年男子名叫严强华,是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驻殷祖镇朱铺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

严强华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着三十年的新闻从业经验,任过记者、编辑、主编、副总编辑等职,现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工作。如今,这个文化人扛起了朱铺村的扶贫大旗。

2015年10月,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驻村工作队来到朱铺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发现,全村有14户贫困户27个贫困人口,其中9户19人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

面对村集体没有收入,“人空、财空、地荒”的现状,严强华决定牵头成立合作社,发展产业让贫困户得到长远而稳定的帮扶。随后,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朱铺村殷源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注册资金20万元。其中,16万元挂在14户贫困户和2户“五?;А泵?,每户持有1万元股份;另外4万元为村委会股本。至此,贫困户和村集体没出一分钱,就当上了合作社股东。合作社的收益,按年分红,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有收益,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着落。

只要有空,严强华都会在村里转转,9个村民小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村里和严强华接触过的人会发现,他的身上透着文化人少有的豪爽之气。

然而,豪爽的人也有“小气”的时候。去年为村里购置悬耕机,他硬是要农机店老板便宜了1000元?!罢舛际欠銎犊?,以后村里扶贫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得把钱管好咯!”当记者笑着说严强华“抠门”时,他却对自己的这种做法并不在意。

除了推行“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外,作为文化人的严强华还玩起了文化创意。记者采访当天,他正带着意向投资人在村里考察文化项目。阅读文化创意空间、红军洞生态旅游观光园、非物质文化传承体验观光基地、传统农耕文化旅游村庄、村庄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吃新节”……这些文化创意扶贫项目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把朱铺村打造成一座“特色文化体验经典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