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记者宁之咸 实习生李瑞)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这些平台内还隐藏有一个混乱的少年儿童交往圈。恋爱、怀孕、生子等这些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都被轻易打破。舆论批评网络平台无底线,认为比起流量,更需要节操。
一、舆情简述
4月1日,央视新闻曝光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未成年人早孕争当网红的视频,以未成年生子为噱头,争相炫耀。一位16岁的年轻妈妈竟被推成网红,短视频平台官方选送00后怀孕私奔视频上热门。央视曝光后,被点名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当天凌晨在官方微博上作出回应,称进行了全站清查,查删封禁了一批视频和账号,同时关闭推荐功能,升级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加强核查。4月2日-3日,网民纷纷发声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也撰写文章评论此事件,舆情进一步扩散。
截至4月4日18时,全网相关信息8100余条,其中博客2065条,网媒1812条,微博1420条,微信1418条,客户端1009条,论坛302条,其它平台有少量信息分布。
二、媒体观点
媒体观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出台措施监管手段,还网民清朗的网络空间。腾讯时评称,究其实质,无非是在不可估量的利益诱惑前,处罚所带来的震慑力显得微不足道。在没有感受到切身疼痛的情况下,指望网络平台们能够意识到其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尽快出台更明确、更有力的预防措施、监管手段和法律法规,才能打消一切疑虑,让人们获得清朗的网络空间。
2、督促网络平台守住道德底线,积极履行责任。河北新闻网评论称,一些直播平台为了博眼球、抢流量而容许甚至主动炒作“未成年妈妈”的行为,不仅是对伦理道德的无视,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未成年妈妈”成“网红”拷问相关平台的底线,也拷问执法和监管水平。有关部门只有不断加大对各种网络平台的监管、惩戒力度,督促其依法履行责任,守住道德底线,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网络平台的算法必须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澎湃新闻网评论称,短视频平台必须紧绷未成年人保护这根弦,通过严格身份认证措施,内容分级、严格过滤不良内容等措施,构建起严格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期待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此为契机,全面反思、整改,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算法、完善社区运行规则、建立未成年人?;ぬ逑?,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
三、舆情点评
央视出手曝光的新闻,必然会引起热议。更何况以恋爱、怀孕、生子这些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话题成为热门内容,以早婚早孕为卖点还被推崇成网红,是对道德伦理的挑衅。该舆情在4月1日晚上至4月3日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未成年早孕妈妈+网红”已成为此次舆情持续走高的关键点,这两个关键词在一起事件中同时出现,再加上“问题曝光—媒体批评—官方处理—平台整改—故态复萌”的恶性循环至今没有消失的迹象,对舆论场形成的冲击力十分巨大。
舆情一经曝光,快手就立即道歉,且采取了行动,比较有诚意。因此在后续舆情处置中,短视频平台需快速反应、快速应对,唯有此才能最大限度平息舆论情绪,稳定民心。平台赚取利益无可厚非,在一定的范围内吸引眼球也是必要的,但应该有基本的底线,至少要遵守法律法规,以不违背公序良俗为前提。这些平台的做法,急需有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同时,对于一些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有害信息,相关部门应及时管控并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