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罗明铭在列车底部检修
开栏的话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他们在重复的工作中敏锐发现,勇于创新;他们对从事的专业满腔热爱,以学识和技能积聚国家力量。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特开设“新时代新劳模”专栏,走近我们身边的这一面面旗帜,让我们从中汲取更强大的前行力量。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萍英通讯员黄波王冲
人物名片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江岸车辆段武汉北南线运用车间班组长
●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月的武汉,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罗明铭的那天,日最高温已达30摄氏度。
中午白花花的太阳烤得人躁热,地处黄陂区横店街的武汉北编组站内,罗明铭正在往一辆铁路货车上插防护信号旗。随后,他手提检车锤,猫身跨步钻进这列开往广州的铁路货车底部,开始“体检”。
江岸车辆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时铁轨上的温度在45摄氏度左右,这算是检车工一年中最舒适的黄金季,“真正夏天时钢轨温度高到六七十℃,而到冬天碰一下寒冷刺骨”。这样的工作节奏,43岁的罗明铭已经坚持了23年。从车厢底部钻出后,罗明铭往值班室走,记者看到他深色的工装后背已现出几道白色的印渍,是汗水的结晶。
武汉北南线运用车间到达作业场,是编组站区中最繁忙的环节。每名检车员平均一班要检182节车辆,弯腰、钻进车底,弯腰再钻进车底,这样的动作一个班下来要重复约5000次。检查一列车需要走行近千米,而走行距离近20公里。一节车厢要检查2700个部位,当班一次按15趟计,得检查4.5万个节点。
熟练出新。车两端风管上的折角塞门手把,控制进出风系统,经常会发生锈蚀、折损、丢失等故障。以前大家更换靠手工靠铁钎子去撬,一个人弄不开呼叫同事一起做,即使这样半小时内也很难完成。罗明铭琢磨用电钻加磨光机等工具整合,设计制作了一套名为“列检折角塞门手把故障快速处理”的小工具,更换折角塞门手把可在2分钟内完成。
类似这样的检修工具,罗明铭改造了很多。据同事介绍,以前碰到应急处置情况,要拖一推车的工具,现在只需携一只小箱子或一个工具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一个人能检几个车?安全生产还是要靠大家。”为了培养年轻人,江岸车辆段成立了以罗明铭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他的徒弟们也成为一个个技术能手。90后小伙李超杰是老罗最得意的徒弟,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在他的传帮带下,进段三年时间,已连续两年在全路技术比武中拿下检修和运用类两个第一,获得“火车头奖章”。
罗明铭说,“徒弟的成长远远超过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