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孙寿富(右)
图为孙玉国
孙寿富:他是上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劳模,也是“万里长江第一站”——武汉长江大桥监督站的首任站长。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孙寿富一辈子守护着长江大桥,直到1989年退休。在这期间,他化解了江上无数起险情。小学文化的他,通过长期工作和学习,编写了《大桥水域安全航行规范》,这也是长江流域湖北段第一本行业规范手册。
讲述人:孙玉国(武汉阳逻海事处龙口执法大队队长,曾获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的父亲孙寿富出生于1929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战斗中立过功、受过伤;1949年后转业到武汉航政局长江大桥水上监督站工作,先后从事监督艇驾驶员、船长、站长职务,在大桥监督站一干就是近四十年,直至离休。上世纪80年代,获得交通部劳模奖章。
他常常教导后辈:“我工作的时候,举国上下学大庆,现在我还记得大庆的‘三老四严’精神——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彼棺芙岢龅卑嗥疵?、休班主动干、缺人顶着干的“三干精神”勉励后人。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对工作兢兢业业、满怀激情、乐于奉献的人。父亲大多数时候都在单位,很少休息。记得有一次,他刚下班回家,一位同事跑到家里说,一艘船在通过长江大桥时碰擦到桥墩。他立即赶回站里,一去就是几天。其他同事家里有事或生病、出差,他都会主动顶替,水手、驾驶员、监督员、值班员他都能胜任。这也是他总结的“三干精神”的来源吧。
他还说到工作中的几件事。一次他和同事将一艘违章船舶扣在大桥站,由于耽误了几天时间,船员的伙食费已无法维持到目的港,父亲知道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他们,船长万分感激,说今后再也不会违章了。
还有一次,父亲在傍晚巡航时,发现大桥水域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正顺流下漂,近前查看发现是一头还活着的水牛。父亲立即组织同事找来绳索,一头拴上水牛,一头拴在船尾,慢慢将牛拖到岸边。此时天已全黑,父亲沿着岸边一户一户打听,直到深夜终于找到了牛主人。
父亲因为忙于工作,经常不能顾及家人,但我们都没有怨言。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家人支持,父亲也很自豪,他曾经在同事面前总结经验,在家要做到“三全”:工资全交、家务全干、剩饭全吃。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告诉我,对外要做好安全监管和服务工作,对内要关心同志、团结同志,树立正气,要做到三个依靠:依靠组织、依靠领导、依靠群众。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并在工作中努力践行。
整理: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