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利利 通讯员 刘颖竹
他右手击书鼓、左手持云板,唱着湖北大鼓,头发斑白,但声如洪钟……对于咸安区南大街社区70岁的戚德亨来说,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他钟情于湖北大鼓60载,就是想用铿锵有力的声调,吟唱出党的富民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从小痴迷湖北大鼓
4月26日上午,记者在南大街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戚爹爹家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远远的就有一种通透的声音传来,那婉转铿锵的唱腔,那时快时慢的鼓声和清脆的云板声,“湖北大鼓”独有的魅力被定格在房间里。
记者见到戚爹爹的时候,他正坐屋前,忘我地享受着湖北大鼓带给他的乐趣。戚爹爹告诉记者,湖北大鼓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传统说唱艺术。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
戚爹爹结缘湖北大鼓,要从他8岁说起。“我二哥是楚戏演员,也会打鼓?!逼莸?,每次二哥在台上表演,他就在台下如痴如醉的观看。慢慢地,二哥见他喜欢,就教他练起了湖北大鼓。
自从学习湖北大鼓后,戚爹爹可是犯了不少“傻劲”。14岁时,他将鼓打破了,就拿着去补,结果走路无聊时敲了起来,一时痴迷,人走到水田里面去了……
凭着对湖北大鼓的痴迷和好学,戚爹爹在13岁时,就能带着湖北大鼓曲目《戏姑探妹》登台表演,受到了乡里乡亲的欢迎。
传承湖北大鼓艺术
然而,戚爹爹18岁参加工作后,他的湖北大鼓技艺一度搁浅?!笆艿笔钡奶跫?,只能将湖北大鼓梦深藏心底?!逼莸担」芴跫辉市淼翘ù蚬?,但是他每天回家,还是会锁好门窗,悄悄地敲上两下。
上世纪80年代,文艺活动放开,广播里每天播放湖北大鼓前辈张明智表演的曲目,又一下子点燃了戚爹爹埋藏心底的艺术细胞。戚爹爹回家重新拿起大鼓开始练习,模仿张明智的唱腔。
戚爹爹55岁时,有文艺界的朋友鼓励并邀请他重新登台唱响湖北大鼓。这正好合了戚爹爹的意,他想唱大鼓书,将快乐与他人分享。于是,戚爹爹和朋友们组建了文化团,在洪湖、黄冈等地参加演出。
为此,戚爹爹还把鼓书进行了“改良”,他将身边遇到的各种事情编写成唱词,述说生活的变化,例如《向阳农家十不愁》说的是向阳湖镇的变化。还有根据身边事编写的,比如《恩人帮我戒了毒》《老夫少妻》《好纪检袁志坚》等。
“根据时事,我会编写一些反映当前热点的唱词?!逼莸担郎夏咽虑О偌?,唯有说书最难学。而湖北大鼓在音调唱腔方面与现代音乐的唱法有很大不同,每个音的音调都不是很好掌握,要学好这项技艺不仅需要很好的天赋,更要有足够的恒心。
如今,戚爹爹最大的心愿是能寻觅到好的苗子,将湖北大鼓越敲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