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台工作人员在查看数据。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章新俊 通讯员 孙延奇 报道:踩在大地上,我们感觉很踏实。实际上,看似安分的地球,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地震被认为是群灾之首,我市地震部门又是如何进行地震监测的呢?5·12全国防震减灾日前夕,记者走进市地震台了解了地震监测全过程。
24小时值守 不间断监测
市地震台位于东岳路,前身为“东汽地震台”。市地震台台长陈红波介绍,1999年12月29日,因东风公司企业改革,市政府和东风公司签署移交协议,将东汽地震台移交给市政府,归口市地震局管理。移交后,市地震台人员编制6人。
目前,全国共有140多个国家级测震台,十堰市地震台是唯一归属地方管理的国家级台站,也是鄂西北地区各种地震监测手段与省台网的信息传输节点,“我们的工作,跟气象台的工作有些相似,也是24小时值守,确保观测系统正常运行?!?/p>
陈红波办公桌上摆放的电脑就可以获取地震监测数据,“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剔除异常数据,然后提交上去。地震监测是长期工程,数据分析更是需要几年甚至很长时间的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更为准确的监测结果?!背潞觳ㄋ?。
我市有5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我市及邻区属秦岭大巴山的尾翼,属重力异常带,也是地磁梯度异常区,地震监测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我市有地变形、重力、地磁、地下水、GNSS等5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分别位于竹山县、竹溪县、房县、郧阳区、丹江口市和十堰主城区,形成十堰区域性地震前兆观测网络。其中,十堰主城区主要分布在牛头山森林公园和柳林沟人防洞内。
牛头山地震台位于牛头山森林公园野猫子凹内,仪器在侵入体上,分别放置FHD核旋磁变仪、气象三要素仪;柳林沟地震台位于柳林沟人防工程山洞内,岩性为武当群片岩,洞内温度为15摄氏度,分别放置DSQ水管倾斜仪和SSY洞体伸缩应变仪、DZW重力仪,用于捕捉震前电磁场、重力场、地形等资料的异常信息。
陈红波介绍,2007年以前为模拟记录,不仅繁琐而且精度不高。2007年以后,经数字化改造,目前是实时数字化记录,“地震之前一般是有前兆的,会引起重力场、地下水、电磁场等物理量变化,但地震前兆设备记录到的观测信息变化有可能是地震的前兆,也可能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要把这种微弱的信号记录出来,剔除各种非震信息,找出与地震相关的异常信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地震预报至今还是世界性难题。”
100公里范围内1.0级以上地震可精准定位
在市地震局台网监控室的LED显示屏上,监测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波动,来自全市各地及邻区台站的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大地脉动都在波形图上显示出来。
“我市地震监测网络时刻探测收集地下的‘动静’,然后传送到我们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便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地震信息。地震发生后3—5分钟便可知道地震的基本情况,如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陈红波说:“相对于以前,现在的地震监测技术已进步很多,为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p>
陈红波介绍,我市地震台能够对100公里范围内1.0级以上地震实现精确定位,全球5级以上地震可以监测,“观测仪器都特别敏感,城区哪里有工程爆破,我们这里都有地震波显示?!?/p>
除了固定台站式监测,近几年,我市还在开展地震流动监测预设网点和地震烈度速报网点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链接
关于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地震分级
无感地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的地震,人们感觉得到地震;
中强地震:震级大于4.5级至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6级至小于7级的地震;
大地震:震级7级至小于8级的地震;
特大地震:震级8级至大于8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