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过敏患者接受消炎修复治疗。皮肤屏障破坏后,需要花更多时间修复重建
远看红得像关公,近看全是密集的红疹。两个月内,这张脸两度出现相同症状,而且都是在使用同一款睡眠面膜后发作,吴娟怀疑这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每周一上午,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吴娟固定坐诊化妆品皮炎门诊的时间。两个月前,这个门诊才正式挂牌,但她专职看化妆品皮炎已经3年多了。
“病人一年比一年多?!?3日,吴娟告诉武汉晚报记者一组数据:自2008年市一医院皮肤科成为国家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来,上报数从最初的每年不到10例,到2014年的近100例,去年达到142例,共计679例,9年翻了14倍。
记者从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湖北省中医医院等在内的17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获悉,近两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呈明显上升趋势。
跟药品一样,化妆品也会产生不良反应!5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12家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武汉市第一医院作为湖北唯一一家位列其中。
门诊病例远不止上报的这么少
“完了,又成这个样子了。”6月11日,35岁的培训师王晓(化名)起床照镜子,看到脸上布满了红疹。两个月前,她的脸也出现过同样的症状,这一次她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市一医院化妆品皮炎门诊。正在坐诊的吴娟一眼就认出了王晓:上一次来的时候,她的脸好几处皮肤破溃流水。
吴娟问得很仔细,包括化妆品的牌子。“都是一直在用的护肤品?!蓖跸幕懊挥姓业饺魏斡屑壑档南咚?,最后按普通皮肤过敏对症治疗。期间,王晓按要求停用了所有护肤品,3周后皮肤基本恢复了正常。
6月10日,王晓恢复使用护肤品,睡前特地用了从日本代购的一款睡眠面膜。不料,早上起来面部又变得像关公。“不会是面膜有问题吧?”她告诉吴娟,上次过敏前也用过同一款面膜。
吴娟表示,要确诊面部皮肤问题与面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是对面膜中的哪种成分过敏,可以做斑贴试验。得知做这个检查必须停用抗过敏药物两周后再做,王晓嫌麻烦一口回绝,称自己以后再不用这款面膜就好了?!懊耪镏姓庵智榭龊艹<??!蔽饩晁?,很多时候病人不愿意或没办法通过检查找到两者因果关系的依据,也就无法做为化妆品不良反应上报。她坦言,门诊中就诊的实际病例,远比上报的病例多得多。
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皮肤科主任医师陈柳青介绍,在医院收录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案例中,面膜出问题的占了绝大多数,已经成了“毁脸”的重灾区。以往网购面膜敷出问题的多,现在朋友圈海外代购出问题的也不少。
化妆品滥加激素皮肤染“毒瘾”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中,激素依赖性皮炎占到很大部分。
“化妆品中根本不应该有激素,但近年来因含有糖皮质激素化妆品的滥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日渐增多?!被逼凡涣挤从σ搅浦柿抗芾硇∽楦弊槌ぁ⒅魅我绞υ苡翊饲敖诱锕幻?2岁的女子,颜面反复长红斑一年多,她说自己3年来经常到美容院做护理和使用祛斑美白产品,1年前停止后,面部很快出现潮红、痛痒、紧绷和干燥不适等。自己在家用了皮炎平后,症状很快好转,停药后不适感再次加重。
曾宪玉诊断她是玫瑰痤疮合并激素依赖性皮炎。因其皮肤对激素的“毒瘾”依赖太重,治疗时非常难受,每次都嚎啕大哭。两个月后,症状才开始出现缓解。曾宪玉告诉记者,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十分棘手,患者的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仿佛染上“毒瘾”,治疗像戒毒一样难。
“近年网购和微商大行其道,从门诊很多患者使用后的皮肤反应看,相当一部分产品中都可能加了糖皮质激素?!痹苡袼担芏嗳似し粼久挥形侍?,听到别人说某种化妆品好,也跟风跑去买。刚开始用时感觉很好,一停皮肤就又红又痒又痛,这就是典型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几乎每天坐门诊都能碰到这样的病人。
药妆过度泛滥缺乏统一标准
现在很多消费者也关注到了化妆品的安全性,更青睐打“安全牌”的药妆。前不久,曾宪玉接诊了38岁的王女士,为了祛除脸上的黄褐斑,用了一款纯精油产品长达3年,使用期间感觉很好,一旦换成其他护肤品,脸上就刺痛不已。经过检查,王女士的皮肤屏障已经完全被破坏。曾宪玉透露,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两类,目前我国关于化妆品分类中,并没有药妆这个分类。
作为武汉市食药监局咨询委员会专家,陈柳青曾多次公开痛陈当下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黑洞”:一是药妆泛滥,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二是商业渠道太多,通过在朋友圈发广告及销售,过度夸大宣传趋势,监管存在难度。陈柳青告诉记者,药妆原本是在法国比较被皮肤科医生认可,指的是成分相对简单,出现刺激和过敏反应少,针对某一类皮肤问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化妆品。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动不动都“标榜”是药妆,而国家又没有出台明确统一行业标准,没有部门去监管,使用者也很难甄别。
陈柳青建议,购买化妆品,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首选大品牌,从正规渠道购买,太便宜的慎购慎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过敏测试,涂到手腕或者局部如果不过敏再大面积使用。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就要立即停用并携带产品包装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轻信卖家所说化妆品有前期排毒反应。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利行业规范
曾宪玉介绍,化妆品中使用的芳香剂、乳化剂和防腐剂,都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发生化妆品不良反应后,如果能通过斑贴试验找出具体的过敏源,对个人安全使用化妆品将有很大的帮助,以后挑选化妆品时可以安全地避开这类成分。陈柳青认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跟药品不良反应同等重要,是发现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同的监测机构,在一段时间内对相同品牌或含同种化学成分的化妆品都有不良反应的上报,势必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测查,引发对整个行业的监管。
曾有一品牌美白护肤品,多个监测点均上报出现面部不良反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检测出违规增加激素,从而迫使该产品退出市场。
【链接】
皮肤科医生呼吁“穷养”皮肤
“神效”化妆品多含禁用物质
曾宪玉介绍,皮肤科很多医生只用两样护肤品:一是保湿,?;ず闷し羝琳?;二是防晒,防止皮肤晒伤加速衰老。她总结了一句护肤的话:防干防晒防折腾。
“尽量不要用去角质产品?!痹苡窠馐?,这类产品大都含水杨酸等酸性物质,剥脱角质层后使皮肤看上去细滑,实则导致未成熟的皮肤细胞不耐受外部环境,容易因为干燥、瘙痒而变得敏感。皮肤分泌的皮脂膜是最好的天然屏障,天天用洗面奶或是敷面膜,反而会将皮脂膜给泡掉,得不偿失。
据了解,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明确规定了7种性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己烯雌酚、睾丸酮、甲基睾丸酮和黄体酮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曾宪玉告诉记者,在化妆品中添加性激素,能够快速促进毛发生长,防止皮肤老化,增加皮肤弹性,具有丰乳、除皱、治疗暗疮粉刺等作用,常常被非法添加到各类护肤品中。长期使用含性激素的化妆品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积,产生黑斑、皮肤层变薄等副作用,甚至有致癌风险。
还有一些厂商会在产品中违禁添加一些抗生素。除了让皮肤变薄、变黑外,最容易产生耐药,一旦日后为了治病需要用抗生素时就会无效?;褂行┟腊撞分形ス嫣砑恿饲?,长期在这种化学制剂下“漂白”的肌肤,会变得晦暗、色斑加重,还会出现全身脏器蓄积性中毒。
皮肤专家一致提醒,用上去后有神效的化妆品,里面多是添加了禁用物质,最好不要使用。
文/记者刘璇 通讯员谯玲玲
图/通讯员雷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