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顾伟华 实习生但海融 曾倩岚)6月29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爆料称,陕西华阴市华西镇政府一公职人员雷某诱骗、胁迫一名15岁少女王某发生性关系。爆料信息中还提到,两人初次发生关系时,少女尚未满14周岁,而在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时,却得到了不予立案的答复。30日,华阴市华西镇政府发布了一份“不予立案”的情况说明,称两人之间发生关系属实,但双方为男女朋友,不存在所谓的强奸犯罪嫌疑。此事引发舆论关注与热议。
一、传播情况
(图1:舆情传播走势)
截至7月5日12时,全网涉及“公职人员与少女发生关系”的舆情信息2.7万余条。其中,微博2.5万余条,@中国之声、@澎湃新闻、@观察者网、@鲁国平先生等发布的微博关注度较高。6月30日12:31分,@澎湃新闻发布微博后引发网友讨论,单篇阅读量达996万、评论1万条、转发7674次;30日16:11分,@中国之声转发相关微博,使得舆情进一步升温,传播走势达到顶峰。新闻155条,人民网、中新网、环球网、搜狐网等网站转载,央视网、中国网、光明网、新京报、红网等媒体刊发评论文章。此外,论坛244条、微信439条,主要转载媒体报道。
(图2:舆情平台分布)
二、舆论反映
1、质疑事件真相的声音居多。央视网评论称,所谓“两人属男女朋友关系”、“不存在所谓的强奸嫌疑”若非是经过严格的调查,当地通报应该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保证,但此回应却导致了更大的疑问,仅是简单的结论而没有具体的细节与事实支撑,真相就此隐藏。光明网评论称,案件中举报信和女孩自愿性是最大疑点,在没有确切回复前绝不能否定犯罪可能。即便少女开始处于自愿,但如同举报所言,雷某实施强迫手段与她发生性关系,依然构成强奸罪。微博大v邓天国律师说,组织已鉴定为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该公职人员因此已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谁来认定该“鉴定”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呢?
2、质疑当地政府包庇之嫌。红网评论称,如今应该出面的警方一言不发,镇政府却出面回应并处理,让人产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猜想。微信公众号“红辣椒评论”发文称,当地镇政府的“情况说明”无法回应关键问题。完全有必要由更高一级的相关部门介入。中国网评论称,镇政府在几乎没有对所举报内容与细节做任何正面回复的情况下,直接认定不存在强奸犯罪,不仅吊诡,更已经远远逾越了自身的职权。网友“八宝石”说,镇政府的回复不仅越俎代庖,更有为自身公职人员脱罪之嫌。
3、认为法治意识不可违背。同济大学法学教授金泽刚说,针对一起公共事件,当地政府回复如何体现其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让公众感受到程序正义,做到符合法律规定,体现法治思维,还应该认真思考。微博大V@纸上速评称,官方结论要考虑常识常理,不能挑战公序良俗底线。尤其涉及侵害未成年人,越过法律和公德的极限,处置更需从重从严??梢陨币毁影伲崦璧丛虮厝幻穹叻刑?。
4、反思国民法律常识欠缺。微博大V@时空自由人说,前几年一些公知通过一些个例炒作,导致少管制度废除。公知未必都是知识分子,其中一些只是一些善于炒作自己的“杠精”吹毛求疵,却很少能给岀解决问题的办法。网民@-寒月雪风-说,“长期”、“诱拐”、“胁迫”等为举报人说辞,还要看之后的调查结果,警惕社会“法盲”蹭热度来键盘云审判。网民@西西弗斯的日记说,中国的法治之路还很遥远,很多网民基本的法律常识不具备,这样的民间基础和独立性欠缺的公检法体系共同构成中国当今的法律环境。
5、建言推进案件与法律进程。新京报评论称,对于这起15岁少女母亲的网络“报案”,既然已处于风口浪尖,当地检察机关不妨将已有的信息作为案件线索,及时介入,积极进行法律监督,不仅要给少女及家属一个公正的交代,更须给公众一个有说服力的说法。网民“女王的鞋跟”说,针对未成年的?;びΩ玫髡?,如果不严加约束,那么“未满14”会成为犯罪动机,也助长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风气。
三、分析师点评
近年来关于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增长趋势,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部分占比较重也已然成为舆情热点、社会痛点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此次事件中,“未成年人”、“已婚”、“婚外关系”等因素都是导致舆情爆发增长的重要诱导因素,相关部门却未意识到事件重要性,导致舆情跳崖式扩散,最终因处于被动方而难以收尾。由嫌疑人“公职人员”身份引申“政府包庇”“政府失信”的恶意攻击言语层出不穷。而相关政府未在引导舆情走向上起到有效作用,且由于回应主体将警方和镇政府职能混淆,以及模棱两可的回复说明造成了民意对政府的不满。
分析舆论后建议,对待相关敏感事件问题上应该及时介入进行核实并给予回复,确定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保障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则有利于防止相关内容发生传播变异,避免舆论误解带来的不稳定情绪,影响大众判断带偏节奏乃至虚假信息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