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汉,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这样的地标性景点。
其实这些只代表了武汉的一部分,最能体现的老武汉文化的反而是那些,你时常路过但并不在意的小街小巷。
恰好武汉有位画家,把那些被人遗忘的角落,用画笔一一呈现了出来。
熬路。80后,武汉土著,白羊座,设计专业毕业,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
△ // 熬路画的生活片段。他说,自己画的其实不只是房子,还有童年里他的生活和精神环境。
熬路画得多的,是些再普通不过的角落,那些你每天经过也不会留意的瞬间,角落里的人和物和事,那是他成长的片段。
还有儿时办黑板报的旧回忆。
站在桌子上,指甲盖里落满五颜六色的粉笔灰,抹布蘸水,勾美术字。
以及自娱自乐的“汽水杯”。在红墙围围成的简易球场,与对手激烈厮杀,战利品是二厂汽水一瓶,胜利者共饮。那个暑假,他们打了12场“汽水杯”,战绩斐然。
后来,熬路画了一张路过的红墙,因为和儿时的“球场”太像。
△ // 每个男孩都干过一些少年的蠢事,比如那个午后三点,汗流浃背的足球场,争夺一瓶二厂汽水的青春往事。
除了这些带有强烈年代感的个人记忆之外,熬路画得最多的是,武汉。那个你无数次看过路过错过的武汉……
比如每个夏天闪着露水的流动的莲蓬摊。
△ // “小车上的莲蓬,10元可以买4个,老板低头拨莲子米,给她画了张速写,她说把她画黑了,并且有点生气,我赶紧买了20块钱的?!?/p>
比如小区路口只有老妈才会在意的菜摊。
还有倚着通风口纳凉的嫂子,和一人食的老汉。
大嗓门吃过早其实最讲胃口的锅(guō)锅(guō)。
武汉过早的标配“粉加面窝”。
以及熬路画得最多的,你家我家楼下系列。
△ // 那些武汉的角角落落,是熬路的记忆,也是他画得最多的。
如你所见,熬路喜欢为自己的每幅画配一小段文字,作为辅助记录。
他曾经描述过一次去周边小镇的作画经历,一个流鼻涕的小孩,围观他画。
“那声音听起来感觉积攒了很多了就是不擤出来,我的笔就跟着浓郁且富有节奏感的擤鼻涕声在纸上滑动?!?/p>
画面顿时有了声音,活了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他写下的与82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的遇见。
资深迷弟熬路曾为82版《西游记》画过一系列人物组图,在微博上转发量过万。为此他动了集结出册的念头,于是辗转联系到导演杨洁,希望获得授权。
但最后,他放弃了。因为发现除了临摹之外并没有带来新的东西。
时隔三年,为那么多人做书的熬路,终于为自己做了第一本书。
把以上所有独属于武汉,也独属于他私人记忆的手账集结成册,取名《角落》。
熬路说:“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看完了这本书,也能拿起画笔,或者是从生活里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沉浸其中,并坚持下去的梦想,那将是这本书出版的最大意义?!?/p>
看书不够尽兴没关系,熬路老师的作品目前正在武汉天地·壹方展出,大家可以去现场看看,那些久违的风景。
愿你也能在自己的战场,
找到喘气的枪。
/
熬路水彩旧画展
地址 | 武汉天地·壹方(L1A2艺术展厅)
门票 | 免费
时间 | 6月30日 至 9月9日
*8月25日当天有现场签售
E N D
投稿邮箱 /whlyw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