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8月5日讯 因为情节紧凑、重推理和悬疑性,十多年来谍战剧一直是荧屏宠儿?!栋邓恪贰肚狈贰独杳髦啊返纫幌盗芯缛炔サ哪羌改?,称得上谍战剧创作的黄金时代,资本尚未大量涌入,创作者也没那么浮躁,天时地利人和,诞生了一批佳作。但随着跟风之作的扎堆出现,让观众迅速对“密码破译”“真假夫妻”的谍战套路审美疲劳,这一题材也随之沉寂。
2015年《伪装者》的亮相,让带着青春、偶像元素的谍战剧重新崛起。大批人气偶像入驻谍战剧组,但并未将谍战题材推向更高的水准,反倒拉低了口碑,高峰过后,低潮也来得更快。
一晃两年,谍战剧又重装出发。高峰难以逾越,观众口味变化以及剧作创新,让新一轮谍战剧开始了题材上的延展,融入了抗战、喜剧、情感等多种元素,让“谍战+”成为创作的新趋势。
但对谍战题材而言,多元化、复合型并不一定就是制胜法宝?!锻焉怼防锛页だ锒痰乃鏊椋∈土司缜榈慕粽鸥?,陈坤的卖力表演也难阻止收视的颓势;《爱国者》则过度渲染情怀,重写意多过写实,在许多情节上严谨性不足。相对而言,更趋于传统谍战剧风格的《面具》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因为主角的人设不再是无往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怀着“小家小爱”的中年失意男,呈现不少新意。剧中浓浓的家庭观和人情味儿,也为该剧加分不少。
由此可见,谍战剧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内容为王的核心与精髓,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在网络时代,由于收视群体与收视习惯的改变,谍战剧创作者想冲破套路,做出新的尝试,以吸引审美趣味多样化的受众,本无可厚非。但在尝试过程中,也应分清主次,让谍战与其他元素达到平衡。好的演技并不能替代好的剧情和制作。若只是打着演技派的旗号,那与此前流行的流量明星加入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无非是今天的演技派更受欢迎而已。
长江日报记者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