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幕,画中的桥梁单拱横跨汴河,被称为汴桥。桥身没有柱子支撑,使通过的船只免去撞柱的危险。正是这个设计,挽救了无数通过汴河的商船,间接支持了北宋的GDP。
1953年,《清明上河图》首次向公众展览,桥梁专家唐寰澄就发现这座木拱桥与古代传统的石拱桥、木拱桥都不尽相同,经过研究,他将其命名为 “叠梁拱桥”“贯木拱桥”——一种世界上唯中国独有的木拱桥。
在闽浙两省,如今尚有百余座木拱廊桥横跨于河流山谷之间,默默地讲述着中国古代桥梁建造的传奇历史。这个从《清明上河图》中走来的桥梁“活化石”,与汴水虹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让今人赞叹的同时,也期待得到更加精心的守护。
《地理·中国》2024年推出《中国古建史话》系列节目。我们传递的不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知识和技艺,更多的是华夏民族悠久的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
《地理·中国》2024年巨献《中国古建史话》系列,首站聚焦《木拱廊桥》。8月22日起,推出八集精品纪录片《中国古建史话·木拱廊桥》,央视网、央视频、央视科教新媒体矩阵等同步推介或播出。历时半年,跨越上万公里,栏目组深入闽浙腹地,遍访九县二十余座木拱廊桥,首次全景式梳理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从清乾隆年间的最早作品,到21世纪初的传承人现身,再到非遗名录的荣耀加冕,每一座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温度。
揭秘匠心,探寻文化根脉
木拱廊桥结构特殊而又巧妙,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创造。
八集精品纪录片,不仅展现木拱廊桥的独特结构与精湛技艺,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人文思想。为什么中国木拱廊桥只出现在闽浙山区?木拱廊桥为何变直为拱?廊桥为什么要建在“水尾”?悬崖绝壁之上如何建桥?决定廊桥成败的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廊桥有桥必有屋?桥屋之下,藏着怎样的生活哲学?八集系列片从不同的主题出发,每一集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文化的洗礼,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共鸣。
打卡古桥之最,建立数字档案
世界上最短的廊桥在哪里?廊桥单拱跨度最大是多少米?你见过东倒西歪的廊桥吗?世界上建造难度最高的廊桥是哪座?
木拱廊桥是闽浙山区自然环境的产物,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中国桥梁营造的奇迹。因为交通的闭塞和技术手段的落后,“木拱桥”这一传世绝技,隐藏在闽浙山区数百年不为人所知。在此次系列节目中,栏目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首次为这些古桥建立三维档案,让历史的记忆得以永恒保存。同时,揭秘中国木拱廊桥匠人走出国门,将这份中国智慧推向世界的壮举。
木拱廊桥,“活”着的中国古建史。8月22日起,锁定《中国古建史话·木拱廊桥》系列纪录片,央视网、央视频、央视科教新媒体矩阵同步上线。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美学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匠心传承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