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夏天、罗江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共同讲述深海技术和水下考古跨界融合故事。
8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现场。新华社记者夏天摄
展品原件均出自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这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
“这是我国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惫椅奈锞挚脊叛芯恐行难芯吭彼谓ㄖ医樯?,这得益于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在该遗址深海考古调查中的首次应用。如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相机完成了沉船遗址分布区域的全景摄影拼接和三维激光扫描;潜水器柔性机械手提取文物,采集了大量海底沉积物、底层海水、海洋生物等样品;采用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结合作业的形式,探索深??脊诺鞑榈穆肪逗湍J健?/p>
这是为深??脊沤械摹吧詈S率俊焙旁厝松钋逼鞑挤牛ㄗ柿险掌?。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今年,由我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级ROV(无人??厍彼鳎笆ㄗ佑恪焙攀状尾斡氲侥虾N鞅甭狡乱缓拧⒍懦链胖房脊?,并进行了3次下潜作业,完成测线精细调查、考古文物拍摄等工作?!爸挥型ü欢系叵虑焙秃J裕颐堑纳詈W氨讣安考拍艿玫匠中呕慕?,深??脊攀且桓龊芎玫氖匝楹陀τ贸【??!焙D鲜ㄗ佑闵詈<际跤邢薰局葱懈弊芫硇谎畋?。
从水下20多米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到1500米深海的明代沉船,我国终于在南海叩开水下考古的“深蓝之门”,千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再续,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问海之音”得到声声回响。
多国考古学者与科创人员描摹着深??脊诺奈蠢?。深??脊挪饣妗⑸詈J悠倒鄄?、地理物理探测、深海精细化3D感知技术、高精度区域立体基线定位技术……在探索海洋未知世界的过程中,深??脊庞肷詈<际跸喔ㄏ喑伞⒐餐⒄?,一批跨学科研究方向和先进科技产品值得期待。
“中国在南海的沉船考古非常神奇,中国的ROV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十分出色?!钡刂泻K挛幕挪芯坎恐魅喂病ぐ履嶙人担M蠢凑庑┘际跄茉诘刂泻5乃驴脊胖械玫皆擞?。
“深海一直是考古学家的最后一片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瀚看来,受制于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大海捞珍”实为“大海捞针”,无数灿烂的海洋文明不得不“沉寂”于深海?!爸泄詈<际跤胨驴脊叛У娜诤鲜髁⒘说浞叮曛咀胖泄谏詈?脊叛芯苛煊虻那把氐匚?。”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应用地质研究所所长姚会强介绍,现在各类“深海利器”能够协助考古学家直接获取海底水下文物遗址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基础信息,甚至在不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提取水下文物。
今年5月,我国公布了位于南海的首个国家级水下文物?;で:D鲜∥奈锟脊叛芯吭海虾I詈?脊叛芯吭海┘唇闪?,“预计在9月,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专题展览将在海南面向公众开放。”宋建忠说。
“深??脊庞肷詈?萍嫉慕岷?,为揭示深藏海底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开辟了探究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新维度?!惫椅奈锞治奈锉;び肟脊潘靖彼境ば零蚪?,未来要树立大考古的工作思路,积极促进科技与考古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技术理念、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现代考古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