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初秋,600年古老剧种柳子戏结出硕果,给全国观众献上了一部精彩大戏。9月1日-2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柳子戏《大河粮仓》在山东剧院成功首演。
作为山东省柳子戏艺术?;ご兄行模ㄉ蕉×泳缤牛┐醋鞯氖撞肯质堤獠淖髌?,《大河粮仓》的诞生具有特殊意义,也是一次重大的创新与突破。
剧情起于2015年秋的黄河岸边。主要讲述了博士生林春晓和同学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研发培育抗倒伏耐盐碱豆苗,在当地试验田负责人老潘等人的帮助下,实现一场“黄豆雨”的故事。整个剧目聚焦一条困难重重、永无止境的农业科研之路,描写了三代农业科技人员跨越七十余年的追梦之旅,一个要把黄河入??谘渭畹乇渖泶蠛恿覆值闹势用蜗?。
作为柳子戏首部现代戏,《大河粮仓》在表演和唱腔上与传统戏有很大区别。由于柳子戏的剧目以传统古装戏居多,在《大河粮仓》的创排过程中,演员们在塑造角色时经历了不小的挑战。
如何将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和现代戏的表现形式相结合,进而展现出戏中年轻科研人员内心的坚韧和拼搏精神?饰演林春晓的演员尹春媛下了苦功夫?!跋衷谑窝莸恼飧鋈宋锔犹?、真实,不像传统戏中会有概念化的模型,开始一直找不到抓手?!彼伎?、打磨,在一遍遍的排练中,尹春媛沉入到角色中,逐渐捕捉到人物性格和情感要点,戏中人物形象也愈发清晰。
能让观众坐着听完两个多小时的全场,唱腔有不小的功劳。区别于传统柳子戏唱腔的委婉细腻,《大河粮仓》的唱腔节奏更快,用尹春媛的话说,是“人物的对话要跟着情绪走”。演员生动的表演富有感染力,把观众代入到黄河岸边、盐碱地上,在一幕幕紧凑情节的推进中,观众对“黄豆雨”的期待之情到达顶峰,“黄豆雨”落时泪也落下,是现场不少观众的真实反映。至此,剧情到达高潮部分,也是尾声。
山东省文化馆原馆长、著名作曲家高鼎铸在《大河粮仓》的作曲上,守正创新,既沿用了柳子戏的“老三件”:笛子、笙和小三弦,也加入了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来凸显柳子戏的风格特点和剧情的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傲酉纷魑桓龉爬暇缰郑从诚执?,必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备叨χ乖谝衾值男醋魃显擞檬址ǎ鞍言幢冉下俚募涌?,改成符合时代和情绪的音乐?!贝送猓洞蠛恿覆帧分魈飧琛痘坪雍抛印返募尤?,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为了更好地呈现现代戏特点和舞台效果,剧组还请来了话剧导演。上海越剧院青年导演徐伟的加入,为该戏带来了新的呈现方式,打破了演员们身上传统戏曲的“范儿”,使表演更贴近生活,符合当下时代特色。该剧还融入了电影元素,开场的剧情设计和结尾片都给观众带来惊喜。同时,徐伟还注重空间利用,如转台和二道纱幕的使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与此同时,《大河粮仓》的唱词还十分具有“山东味”和时代感。“咋呼”“拧巴”等山东地方语言突出本土性,直接便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外卖”“珍珠奶茶可爱多”等唱词贴近年轻人,时代气息扑面而来。“2016年有外卖了?”“有了?!鄙肀吡轿荒昵崛说奶致劢涣鳎得魅险婵聪妨?。
来自淄博的曲艺演员肖诚皓“迷”柳子戏有三四年。这次来到济南看《大河粮仓》的首演,分享了他看戏后的感受。在他看来,《大河粮仓》可以让年轻戏迷能够更深入、简洁地去了解故事,剧情和唱段直击观众心声,达到了“快、准、狠”的效果?!跋分谢谷谌肓嘶熬?、舞台剧表现手法,还有戏中实验室富有科技感的大幕设计,既保持了柳子戏的传统又融合现代元素,十分难得?!倍孕こ橡├此担洞蠛恿覆帧分档没匚?。
9月2日晚的演出,观众席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柳子戏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92岁高龄的黄遵宪在家人的陪伴下也来到了现场观看演出。作为把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一次搬上大荧幕的“老孙安”,黄遵宪全程看完后辈们的演出,言辞中充满赞赏和肯定?!拔沂堑谝淮慰凑庋南罚サ难莩鲂问讲淮笠谎サ难莩鲂问接械愠戮?,现在的演出很好!”黄遵宪说,他的思想原则就是在改革当中发展,在发展中保存?!敖裉炜凑飧鱿罚⒄沟猛?,我很赞成?!?/p>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守正,才能根深;创新,才能叶茂。新征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出更多文化精品,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洞蠛恿覆帧肪褪且淮未沉酉肥卣葱碌挠幸娉⑹浴?/p>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ご兄行牡澄榧恰⒅魅卫畛ず=樯?,文艺作品要引领时代风尚,做时代的倾听者。山东省柳子戏艺术?;ご兄行慕选洞蠛恿覆帧返拇醋?,当作青年演员成长的台阶,当作柳子戏进行现代戏创作的重要试验田,推动作品在不断演出中提升质量。
《大河粮仓》中,由演员王伟饰演的老潘有一句唱词:“谁能来续黄豆梦?”在后续的情节中,老潘回答了这句问话:不仅仅是需要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大河粮仓》的首演成功,正是一代代柳子人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在新时代下,期待柳子戏这个具有600年历史的古老地方稀有剧种,能够再次焕发耀目光彩,迎来属于“天下第一团”的一场“黄豆雨”。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孙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