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共赴“运河”之约,推动运河文化重焕荣光
2024-09-13 12:57: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戚小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5日在江苏苏州举办?;疃诩?,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等四大主题展览亮相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让市民群众一睹大运河文旅风采。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举办运博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深挖大运河文化遗产富矿,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

富民厚生是大运河文化的鲜明底色。大运河是一条民生之河。修筑大运河首先是为了便利航运。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大运河两岸文旅资源丰富,博物馆里有关于大运河的文物,广阔大地上有关于大运河的遗迹,古籍里有关于大运河的文字。一方面,这些文物古迹古籍向人们诉说着大运河利国利民的历史贡献,让我们感受到先辈的勤劳、勇敢与智慧;另一方面,也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了宝贵资源。这次运博会举办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运河特色文旅产业展,就是为了集中呈现运河文旅资源,方便市民前往旅游“打卡”,近距离感受运河文化,饱览运河风光,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鼓舞我们向开凿和守护大运河的先辈学习,创造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发挥优质文旅资源惠民利民、启智润心的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是大运河文化的应有之义。大运河是一条科技之河。大运河途经区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千差万别,修筑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人们实干加巧干,运用科技创新手段一一破解难题。坐落在江苏淮安的亚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就是典型代表,通过上方建运河渡槽、下方建泄水涵洞的交错方式,实现了淮河和京杭运河垂直的立体交叉,满足了大运河的航运需求和淮河入海道的泄洪需求。一方面,这些富有科技含量的水利枢纽,往往是大运河文旅观光的重点,游览这些地方足以增强游客的自信心自豪感;另一方面,这次运博会运用了许多科技手段展现大运河魅力,充分展示MR/AR、AI虚拟人、元宇宙场景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的创新成果,塑造沉浸互动式的全新体验,让大运河充满了“科技范”,拉近大运河和人们之间的距离。

开放融合是大运河文化的显著标志。大运河是一条融通之河。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加速了不同流域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让各地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更加多姿多彩。大运河不仅连接了南北,也连接了中外。早在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沿大运河的陆地驿站南下,游历江南一带。大运河借由《马可·波罗行记》名扬世界,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期关于江苏苏州黄泗浦、樊村泾等港口遗址的考古成果更加证实了,大运河连接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力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这次运博会举办“丝路与运河的邂逅”主题展,共有3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31家单位参展,以展会促进“水韵江苏”与世界的交流,聚力做好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