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发布“铁血不灭”角色特辑和海报,电影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该影片为《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重点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一场持续12昼夜的铁原阻击战。
这场至关重要的阻击战被很多军史人员称作“志愿军的生死之战”。
铁原血战
1951年5月末到6月中旬,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原城南方高地对“联合国军”展开顽强的阻击作战,很多军史人员把这次战役称作“志愿军的生死之战”。
1951年4月22日,为粉碎“联合国军”以正面进攻配合侧后登陆,在朝鲜“蜂腰部位”建立新防线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随着战役的深入,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愈发明显。在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敌军趁我军主力向后方转移准备休整时,集中兵力向涟川、铁原一线进行反扑。
此时,铁原城内我军后方机关和物资正在撤离,前线下来的部队也需要补给,重建防线。而铁原以北一马平川,如果“联合国军”抢先夺占铁原,我军就会陷入无险可守的被动局面。危急关头,志愿军司令部电令距铁原最近的第63军,在文岩里、朔宁、铁原之间积极防御,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止敌人进攻,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5月27日,第63军军长傅崇碧接到了“死守铁原”的紧急命令,临危受命的第63军迅速投入铁原阻击战。
因敌施策,分散阻击。在接到命令后的第一时间内,第63军立即部署兵力,制订防御计划,将3个师按品字形分布,前方以第187师为右翼防御师,负责玉女峰以东、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含)以西地域的防御,以防止敌军从中央突破;以第189师为左翼防御师,在涟铁公路(不含)以东、汉滩川以西地域,依托有利地形,坚决阻敌北进。后方以第188师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的灵洞、驿谷川、揪屯里地域集结待命,并以1个营为反空降预备队,准备歼灭在铁原、大马里地域的空降之敌。另外,配属给第63军的第65军第194师,在玉女峰、内洞、朔宁、下浦地域组织防御。由于涟川、铁原一线丘陵起伏,只有几条交通线,敌军要想突破,必先打通道路,因此,此次阻击战的关键是守住交通线的周边要点。
5月28日,战役打响后,“联合国军”不断增兵反扑。傅崇碧清楚,以我方缺粮少弹的疲敝之师对阵锐气正盛的机械化强敌,几无胜算。想顶住敌人,必须“打疼”对手。经研究发现,吸取前四次战役失败教训的美军主力,在行军过程中不敢暴露侧翼和后方,每到一处,必须将周围的敌方阵地清除干净才继续前进?!傲瞎弊芩玖罾钇嫖⒔庵肿髡椒绞奖扔魑懊朗介祥颉保衔挥小靶纬梢惶跸呦蚯敖ァ?,才不会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然而,李奇微的谨小慎微,却给我军提供了机会。傅崇碧决定用一块块分散阵地,拖垮美军的进攻节奏。他将第189师分成200多个单位,死守200多个要点,这意味着敌人不把这200多根“钉子”逐个拔起,就不敢放胆前进。
第189师开始了连自为战、排自为战的“天女散花”式的阻击。美军试图从正面集中万余兵力发起集团冲锋,也尝试将数十辆坦克排成横阵发动“墙式进攻”,还妄图用猛烈的空地火力大量杀伤我有生力量,摧毁我战斗精神。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我军即便班自为战,甚至人自为战,官兵们都在不屈不挠地顽强抵抗,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不断“拔钉子”的美军部队虽然凭借压倒性优势,暂时占领我军部分阵地,但不可避免地被拖慢了进攻速度。美军第24师少校罗伯特说:“我们仿佛陷入一个无法发力的陆地沼泽,总觉得找不到要打的目标,却又发现目标到处都是……”
抗反结合,迟滞对手。6月3日拂晓,美军第25师主力加入战斗,对第189师发起轮番攻击。随着敌军火力不断加强,第189师战斗减员严重。战至中午,第189师所有营连已不成建制,只得奉命将阵地移交给预备队第188师。6月4日晨,第188师第563团进入高台山阵地,尚未架好通信线路,敌已蜂拥而至。前锋是美军“王牌师”——骑兵第1师,其主攻方向是第188师指挥所前沿的两个高地。这两个高地一旦被突破,将直接威胁我军后方指挥所安全。
第563团急命第1连2排和第8连分别死守两处。第8连连长郭恩志指挥战士们在战壕里严阵以待,当美军进至二三十米时,突然用火力猛攻将其打乱,而后以小分队乘势反击,美军顿时方寸大乱,狼狈撤退。第8连用此方法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6月5日,美军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再次猛攻第8连阵地。敌人三面围攻,不断增兵发动数次进攻,并发射上千发炮弹使我军工事尽毁,但在我军反击下,美军仍无法攻上阵地。战至当晚9时,第8连仅剩不到50人。与此同时,第1连2排防守的高地上仅剩12人。6月6日,敌军合围第8连,郭恩志带领最后一批战士,在第1连2排的掩护下杀出重围,转移到新的阻击阵地。之后,第1连2排剩下的8名战士在副排长李炳群率领下越战越勇,直至弹药用尽。陷入敌四面包围的8名勇士,在敌军再次涌上阵地时,高呼“胜利属于我们!祖国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水淹七军”,阻敌穿插?!傲瞎痹谔较蛲平倩?,美军试图用“机甲部队”绕道迂回,从铁原东南的87号公路直插志愿军后方。标高279.5米的内外加小孤山,是铁原东南的唯一屏障,也是我阻击部队遏制美军快速穿插的最后一面盾牌。6月9日下午,第188师第564团派出其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连队,第5连的2个排70余人坚守内外加小孤山,这是第564团在该阻击点位能投入的全部兵力。团长曹步墀亲自上阵部署。内外加地区北侧不到100米处有个水库,炸开这座公路旁的水库能有效迟滞敌机械化部队,但执行阻击任务的第5连必会被困山上。炸还是不炸?团长非常纠结。为完成任务,第5连官兵毅然决定,自断退路炸开水库。
6月10日晨,美军10余辆坦克沿公路向铁原北部疾进,经过内外加小孤山时,随着一声巨响,水库被炸开,十余辆坦克瞬间陷入滚滚洪流。第564团“水淹七军”令敌恼羞成怒。“范弗里特弹药量”再度上演,美军飞机重炮狂轰滥炸,掩护地面部队猛攻。第564团前身是冀中平原抗日游击队,很多战士都是地道战老手,面对强敌的野蛮进攻毫不畏惧,用双手挖出的战壕和简陋的武器与敌展开殊死搏杀。半天过去,敌“机甲部队”始终未能前进半步。战至下午,我方工事全部被毁,子弹、手榴弹也已用尽,官兵们用从敌人尸体上搜集来的弹药又打退敌一次进攻。下午2时,趁敌攻击间隙,第5连连长向曹步墀通话报告。这通电话成为第5连官兵在内外加小孤山的最后声音。此后,第5连与团指挥所彻底失联……一支接不到任何命令的孤军,在“死地”殊死奋战,让原以为不到一小时就能直捣志愿军大本营的美机动部队,在一个200多米高的小山包前被迟滞了整整一天。防守阵地的志愿军官兵虽然全部牺牲,但完成了迟滞敌人进攻的作战任务。
第63军的浴血苦战,为全军组织防御赢得了时间。6月11日,当敌军进入铁原时,发现铁原北部出现了一道稳固的新防线,李奇微大失所望,命令部队就地转入防御。12日,第63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于19时30分奉兵团命令转向伊川地区休整。
此次艰苦阻击战,第63军在朝鲜战局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的紧要关头,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将“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范弗里特弹药量
在惨烈的铁原阻击战中,最危急时,敌在1个小时内向我189师阵地倾泻4500吨炮弹,有的连队阵地被美军凝固汽油弹烧焦,泥土被敌炮火翻起来两米。在连续抵抗十几天、成功完成任务后,第63军军长傅崇碧受重伤,部队伤亡达两万余人,189师只剩下1个团,该师566团1连从185人拼到只剩轻伤员1人、重伤员16人。
美军在火力强度高于我军十几倍,技术条件又远超我军的情况下,付出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基本与我军持平。
美军在铁原之战前后炮火之猛烈被写入世界军事史,人们称之为“范弗里特弹药量”———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在疯狂反扑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5倍以上,美国国内的一些议员们因此在战后提出要调查他,因为他用的弹药太多了,让美国的纳税人无法负担。
当时美军的炮火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军飞行员是这样形容空中看到的炮弹爆炸区域———“那里估计不会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
面对火力和技术的巨大差距,志愿军经常以简陋的野战工事甚至是血肉之躯,用火箭筒、爆破筒、炸药包和轻武器等有限火力,同敌正面抗衡。
新闻综合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国防报、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