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曾博文 王旭
既有张之洞江汉关批件、康有为行书对联、梁启超行书卷轴、章太炎篆书横幅这些晚清学人的墨宝,也有叶培贵、朱培尔、潘善助、金伯兴、徐本一、孟庆星、瞿忠谋、葛昌永等149位当代知名书家的作品,穿越时空,交相辉映——10月11日,“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书法特展”系列活动在湖北美术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文旅厅、湖北省文联主办,湖北省美术院、湖北书法协会承办,包括“张之洞与晚清学人书法特展”“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书法创作展”“张之洞幕府学人书法群体与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三大主题活动。展览持续至10月25日结束。
张之洞与“朋友圈”的墨宝荟萃
此次活动为何取名“尚意维新”?
主办方介绍,“尚意”,取宋代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书法家发萌于湖北的艺术观念与创作实践?!拔隆比 妒芬蛩渚捎?,其命“维新”之意。“尚意书风”植根荆楚,继“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作品晋京展”后,继续擦亮“尚意”书法品牌成为湖北书法事业发展的突出特色。而晚清名臣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办新式教育、办实业、练新军,具有鲜明的维新变法精神,不遗余力在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抵御外侮等方面积极作为。
张之洞在湖广幕府时期,与张裕钊、康有为、杨守敬、吴大澂、罗振玉、沈曾植、黄牧甫、端方、缪荃孙、梁启超、梁鼎芬、樊增祥等代表性学人书家都有着密切互动关系,并有诸多书信、作品、手札等留存传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学术性、时代性、文献性,呈现了晚清以张之洞湖广幕府为核心的书法、金石学术圈的时代影响力。
漫步于“张之洞与晚清学人书法特展”展厅,新闻记者看到张之洞这位晚清名臣和其“朋友圈”的40余件墨宝、碑刻、石砚等原物或复刻本:收藏于湖北省档案馆的《张之洞江汉关批件》,张之洞手书五箴和手札册的民国石印本,以及他的行书联作“静院春风传笛谱,书廊晚雨湿茶烟”真迹,康有为的行书联作“冰铿千秋字,铜盘百鹿壶”真迹;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张裕钊致张之洞书》,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沈曾植致袁昶函(部分)》《辜鸿铭致盛宣怀札》……这些墨作重现了湖北书法史乃至近代书法史上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的时期。
现代书家挥毫泼墨话“湖北实践”
走进“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书法创作展”展厅,则会感受到叶培贵、朱培尔、潘善助、金伯兴、徐本一、孟庆星、瞿忠谋、葛昌永等149位知名书家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建设实践的挥毫激情。
三峡工程、沿江高铁,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华中屋脊神农架、道教圣地武当山,东湖绿道、长江文化公园,中国光谷、武汉新港……书家们以张之洞主政湖北时的事业、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时间轴,纷纷选取荆楚大地上具有代表性的文旅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高新技术、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题材,形成《江汉先声》《江汉潮涌》《江汉朝宗》三个篇章,通过独特的书法语言形式“讲历史、话发展、展成就”,以文赋能、以文焕彩,展现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通讯员杨思颖、梁雨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