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沉浸民族经典,行吟大美中国 《文学里的村庄·石榴花开》芬芳来袭
2024-10-20 12:20:00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易禹琳

有一支歌,从改革开放唱到如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越唱越欢快。

“爱我中华!”一支歌里飞出千百首民歌,一朵一朵独一无二的花编织成中华文化的大花环,众芳摇曳,瑰丽多姿。

202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周年及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刚刚落幕之时,湖南日报精选文艺经典,穿越大美中国,见证民族村庄时代巨变,描绘各民族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壮美画卷。10月21日起,报网端微屏重磅推出《文学里的村庄·石榴花开》大型融媒体报道。

沉浸民族经典。精选乔羽、迟子建、阿来、刘亮程、鲍尔吉·原野、马金莲、阿克鸠射、纪红建等8位作家(剧作家),他们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等多个奖项,他们的作品串起一幅壮族、鄂温克族、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彝族、白族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行吟大美中国。从谷雨到寒露,8路融媒体团队倾情奔赴。从莽莽大兴安岭中的漠河北极村到中国冷极根河,从绿意丰盈的阿鲁科尔沁草原到西海固的千沟万壑,从北疆的辽阔无边到川西奇美的土司官寨和悬崖村,从湘西秘境八大公山到秀美的八桂大地,5个月的深入采访,记者们收获开套娃般的重重惊喜。我们见证民族面貌的沧桑巨变,民族文化的勃勃复兴,民族关系的血脉相融,文艺工作者不负人民,与乡土的互相成就,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潜移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你看,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越变越好。

1.在新疆昌吉州菜籽沟村,“一个人的村庄”变成了“一群艺术家的群落”;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的传奇随着文学、新媒体和流行音乐,越传越远。

2.你能想象吗?曾“苦瘠甲于天下”,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宁夏西海固,竟然开出了水汪汪的梯田。

3.曾经被迫流浪的刘三姐现在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有了美丽的故里,一辆辆大巴送来五湖四海的游客,要和“刘三姐”对山歌。

4.中国唯一的驯鹿民族21年前牵着驯鹿下山定居,现在他们仍然和驯鹿亲吻着森林,山上山下都有了温暖的家。

5.令人闻之丧胆的四川凉山悬崖村藤梯早换成了钢梯,村民已迁居昭觉县城,这段钢梯成了民宿主、护林人及游客步道。

6.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草原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享受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诗意生活。

7.高山澧水,孕育了桑植民歌,桑植民歌,又让山水沾染了浪漫。桑植民歌寨,因一场场民歌节活动,已成为非遗展演地和集农耕、民俗、会务、游学、文创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

8.在四川马尔康,土司官寨见证着旧时代的尘埃落定,也倾听着新时代的成长足音。

去时石榴花开,归时石榴红了。在这金秋十月,为共和国75周年庆生的10月,就让我们以文学的视角,以8个民族村庄为主角,为您绘一幅《大美中国》,唱一曲《各族人民心向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鼓劲加油。

10月21日起,《文学里的村庄·石榴花开》芬芳来袭,敬请关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