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马金莲揭秘《亲爱的人们》背后的故事
2024-10-20 19:44: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徐颖

摄影记者 肖颢

地处黄土高原的“西海固”,文学创作氛围浓厚,近年来滋养出不少优秀作家,成为备受瞩目的西北文学现象。在西海固土生土长的80后女作家马金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马金莲凭借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成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首位“80后”作家。2024年,她又出版了最新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

10月20日,长江文学周“书香街巷·遇见大家”城市公共悦读活动,邀请马金莲携80万字的长篇小说新作《亲爱的人们》,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倍阅利群书社,与《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江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庄桂成,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梅兰一起对谈,向读者们展示她笔下乡村日常烟火里的西部中国图景。

整场活动气氛热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舒飞廉感慨说:“这相当于一场高质量的文学实践课呀,几位嘉宾分享时,同学们的眼睛都是亮的,大概这就是文学最好的时刻。”

从18岁开始写作,写的都是她所熟悉的西海固的生活

《亲爱的人们》书名亲切,读来也亲切。“一打开这部书,笔触非常安静,看着看着,就离开了城市的喧嚣。作家笔下的生活可能源自童年的经历,您笔下的这些人物有原型吗?”活动主持人杨扬向马金莲提问。

马金莲向来到现场的大学生和青年读者,谈起自己的家乡。她说,她出生在宁夏南部,黄河从西往东走,经过宁夏的时候,拐了一个弯,变成从南往北走,流势变得缓慢,所以宁夏不像黄河经过的其他地方多水患,有句话叫“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尤其是到了北部黄河经过的地方,也产水稻,被称为“塞上江南”,“但是,黄河到了我的家乡西海固时,擦肩而上,没有进到西海固,所以西海固缺水严重,很长时间人们只能靠天吃饭,每年降多少雨,庄稼就有多少收成,山泉水非常珍贵,水井要打很深很深,才能取到水?!?/p>

马金莲回忆,小时候最有趣,也最不愿意干的事,就是去担水。小伙伴们一起去担水,途中打打闹闹,有一些趣事,但到了冬天,又冷又累,非???。“等到我长大后,看到西海固的变化,就想以80后的角度,去写一写这些变化。”马金莲从2000年她18岁时开始写作,写到今年,已经写了24年,写的基本上都是她所熟悉的西海固的生活。最新的这部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也是如此。

小说写了“羊圈门”三个年轻人的困境与出路,乡村之变带来的伦理之变

《亲爱的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在分享会上作了“剧透”。在西海固一个叫“羊圈门”的西北村庄,曾经非常贫穷、苦瘠,故事围绕马一山一家,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人生故事展开,展现了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到21世纪的当下一幅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乡村的生活图景。

长女“祖祖”非常懂事,她觉醒到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发奋苦读,姐姐读完书,回到家乡考公务员,但她一直背负着这个家庭,她觉得是家里举全家之力供她读书,所以她迟迟不结婚,结婚后也因为负担太重在婚姻中挣扎飘?。坏艿堋吧嵬蕖痹诿娑云肚钍?,作出了牺牲,留下一纸字条外出打工,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姐姐,打工回到村里之后,东跌西撞,各种不顺;家庭里的小女儿“碎女”,则跟姐姐和哥哥都不一样,没有那么懂事,上学时早恋,私奔,当她回到村子时,发现村子里的变化,走起了网红直播之路。岳雯说,小说中,“祖祖”让她很心疼,如果按照现在的观念,这个姐姐就是“扶弟魔”,但当进入人物的命运时,又能够理解她和同情她。

岳雯说,看《亲爱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就是我们怎样生活,这部小说写的不仅仅是他者的命运,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限的资源生存下去。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变”,当电进来了,水进来了,“羊圈门”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亲情伦理的变化。比如,当马一山得了老年痴呆之后,“碎女”拍摄父亲的视频走红后,开始直播他的生活,这一点母亲难以接受?!罢庋龅降资嵌曰故遣欢裕苛酱朔⑸寺桌砉勰畛逋?。作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味的问题,我们读者去寻找答案时,也是在寻找自己生活的答案?!?/p>

谈及阅读感受,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梅兰说,虽然这部小说有80万字,但读来不会枯燥,“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是和这一家人生活在一起?!?0后作家几乎都会写到乡土文学,但读80后作家马金莲的作品,感受是不一样的。她没有把乡村和城市对立起来,她写出的困境,是乡村和城市人都有可能面临的困境。”

江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庄桂成说,《亲爱的人们》里写到的乡村伦理文化的冲突,他读来感同身受。他认为,这部作品分量很重,描写西北的文学佳作很多,《白鹿原》写的是民国时期的西北生活,《平凡的世界》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西北生活,马金莲的《亲爱的人们》主要写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西部的生活,写出了乡村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一个作家有多么不容易?一部小说写了十年还差点成“废稿”

马金莲揭秘,这部小说,从动念到修改完成,大概花了十年时间。因为宁夏南部山区,缺水,生存条件更加艰难,为了脱贫攻坚,宁夏采取的做法是移民,把南部山区部分农民,搬到能够浇灌黄河水的地方。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跟踪移民搬迁,眼看着一个个的村子是怎么搬走,到移民安置区,看看乡亲们如何对接新生活。

但在写作过程中,突然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亲爱的人们》这个故事写到十几万字的时候,反映西海固搬迁的《山海情》播出了,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诗在远方》也出版了。马金莲还受邀参加了《诗在远方》的新书分享会,“参加完分享会,我失魂落魄,我发现我要写的东西,已经有人写了。那我这个小说还要写吗?如果放弃,前期的精力投入、情感投入呢,总觉得意难平?!?/p>

马金莲回忆,一直到她参加上一届青创会,碰到了《芙蓉》杂志的80后编辑杨晓澜,得知她有一个写到一半的小说,于是每天催她发来看看,“我本来挺不愿意发的,就像一个女生刚打了个粉底,还没有化好妆,就让她去见人。没想到杨晓澜很快看完了,他还给我梳理了人物的关系,看完我吃惊又感动?!甭斫鹆?,杨晓澜一句话点醒了她:“你担心写搬迁与其他作家重复了,可是搬迁的只是少部分人,为什么你去不记录留下来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呢?”

马金莲说,她的思维一下子走出了死胡同,很快写完了?!靶赐曛?,杨大编辑的‘折磨’才开始,修改了十多次,经常半夜被他打电话叫起来改稿,因为编辑太卷了,后来我都叫他‘杨卷卷’?!苯衲?月,小说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并提前在《芙蓉》《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六家期刊分头刊发。终于,这场历经十年的浩大工程完工了。

活动分享中,有大学生读者提问马金莲:“我写小说和散文的时候就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写到一半就想要放弃了,你有什么建议?”马金莲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中,时刻都有这样的困境。哪怕是写一篇小随笔,也有这样的困境。对于她来说,每一次写作也是千难万难?!耙谖难飞献呦氯ィ业木榫褪橇礁觥唷?,多读多写?!?/p>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