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海观山下说《海观山下》:一部很“黄石”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
2024-11-04 14:11: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张艳

海观山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观山宾馆,学者作家,激扬文字。

11月2日,作家吕永超长篇小说《海观山下》分享会在湖北黄石市海观山宾馆举行。近50名来自武汉、黄石、黄冈等地的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认为,该书是黄石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是叙写黄石商业文明、城市文明的重要收获。分享会由黄石市政协文史委、黄石市文联主办,黄石市作协、黄石市评协承办;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梅定祥主持。

谈创作:作家吕永超“提纯”生活,六年磨一剑

作家吕永超,黄石文联名誉主席。他40年笔耕不辍,发表小说、散文、评论、剧本等文学作品400余万字。

长篇小说《海观山下》收录于“黄石文学系列”丛书,是作者“六年磨一?!敝?,去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近26万字,通过塑造了门中一、史建设、匡立新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反映了1980年至2000年间海观山下临江市商业改革探索的故事和历史变迁。

湖北省作协原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评论家高晓晖认为,《海观山下》是一部致敬20世纪80年代的怀旧剧,“它浓墨重彩地还原那个时代张扬个性、奋力追梦的生动图景,小说对改革创新给予礼赞,对官场和人性也有反思与批判的自觉?!?/p>

黄石作家、诗人汪岚说,《海观山下》侧面记录了改革历程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它以勇立潮头的激情,深沉激扬的旋律,演奏出‘临江’变革交响曲,是倾听改革的历史回声,是致敬改革的热烈掌声,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时代心声?!?/p>

小说《海观山下》的扉页有一句话:“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依然能发现希望的种子,并种出灿烂的花朵。”吕永超告诉新闻记者,这句话是他内心的精神象征和写照,也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初心。

文艺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创作者自身的影子。曾经在黄石商业系统工作13年,亲历商战的吕永超,借《海观山下》主人公“门中一”和他的小伙伴们,他再现了他所熟悉的那一段生活,不担心那些人和事被人“对号入座”吗?

对此,吕永超感慨作答:“我酝酿了六年之久,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心中有一本账,不担心它们的走向,更不用担心‘对号入座’。困惑的是,如何设置更为巧妙的细节,使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好读又好看。这关键在于作家对生活的提纯能力。提纯生活真的很难,它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能力。提纯的过程,就是萃取的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小说的瑕疵甚至败笔。”

在黄石生活了40年,吕永超早已将黄石视为第二故乡,他的创作重点也一直聚焦于这片热土上的那人那事。他在分享会上透露,用三部长篇小说再现黄石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是他的创作“小目标”,“除《海观山下》,另外两部作品,一部是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道士洑前》,一部是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磁湖岸边》?!?/p>

评作品:《海观山下》很“黄石”,有鲜明辨识度

因矿而生、因企而兴的黄石,其源远流长的矿冶文化、底蕴深厚的工业文明以及现当代波澜壮阔的工业生产场景,成为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如李北桂长篇小说《贼浪滩》、吴运铎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古清生中篇小说《古巷道》、罗日新的长篇小说《钢的城》,以及胡燕怀历史题材小说《汉冶萍三部曲》,无不与矿冶文化深深交集。

而海观山宾馆曾是黄石接待旅客能力最强、地理位置最优越的一家宾馆,也曾因接待过众多名人而成为黄石地标,后渐渐沉寂,淡出人们视线。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分享会上,来自黄石的作家或教授们无不感慨,在海观山宾馆召开《海观山下》分享会,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这一方土地生活的老黄石人,都对海观山有着深刻的记忆,这里曾是黄石服务业最繁荣的地方?!?/p>

历史背景如此,小说《海观山下》很“黄石”,城市特色清晰可感。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汤天勇评价:“‘海观山’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的情节功能,还被赋予了叙事推手与精神启迪的赋值功能,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象征符码?!?/p>

武汉作家郑因称《海观山下》有很强的辨识度,作者对黄石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海观山下》洋洋洒洒25万多字,自然而然地再现了黄石的民风民俗、地理特色、人文景观、历史典故,读者既能感受到黄石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可以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黄石的城市风貌;既读得津津有味,又会掩卷而思。她笑言,“该书如果拍成影视剧,黄石真就赚了!”

在从地方志与回忆体的维度、官场小说与职场打拼的维度、改革文学与后工厂叙事的维度进行点评时,《长江文艺》副主编吴佳燕提到:“小说中出现美尔雅西服、海观楼的历史等黄石地方元素,具有地方志的色彩。”

“黄石不仅有丰富的矿冶文化,还有着非常深厚的城市文明积淀,《海观山下》讲述的正是黄石商业文明、城市文明的故事,市井生活、城市生活在小说中得到了比较充分、感性的反映?!焙笔∽餍∷荡醋魑被岣敝魅巍⒒剖凶餍飨暮?,在分享会上总结道,“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黄石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一些影子,可以找到那个年代里面很多具有黄石特色的社会元素,这样的呈现,具有抢救性意义?!?/p>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