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王建生散文|一树灯笼红
2024-11-19 13:34:00 来源:极目新闻

回想起来,生活了一个花甲子的人可以数出诸多喜欢秋天的理由。

最初,因为秋天落叶多,让我收拾柴火的箢子有了填装的内容;后来,因为秋天里棉花白、稻谷黄,使我一日三餐碗中有粥饭,一年四季身上有衣裳。留在记忆深处的是秋天红柿子的味道。那个柿子被母亲插上芝麻骨,放在米缸中藏了好多天。红彤彤,晶晶亮,我小心地捧在手中。母亲一点都没尝,微笑地看着我吃。我轻轻地咬开柿子顶端处的薄皮,吸吮柿子蜜糖般的汁液,将柔柔的柿肉片吸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自那之后,我知道山里有一种果子叫柿子,秋天成熟,味道特别好。十多年后的一个夏天,因为工作任务,在一个名叫汉子山的河谷里,我见到一片柿子树。那天,太阳晒得人跳脚,尚未成熟的青皮柿子像害羞的孩子躲在绿叶后面,害得我扬起脖子,沿着田埂走了一圈又一圈。

柿子树是山沟里的伟男子,身高几丈有余,主干粗壮,枝丫繁复。迈过立秋的门槛,它逐渐卸下臃肿的叶片,露出苍老遒劲的枝条,枝条上缀满扁圆形的柿子。几阵秋风凉,柿子由青变黄又变红,一个个晶莹剔透,犹如点上蜡烛的小灯笼。蓝天下,秋阳里,每一棵柿子树都有自己特殊的神韵。无论树下是黑瓦土墙的庄户人家,还是谷黄桂香的田畈山丘;无论田埂上走动的是清晨下地的农夫,还是傍晚归来的老黄牛;秋天的柿子沟怎么看都是一幅我所喜爱的图画,而图画中的闪亮之处便是阳光下的柿子树。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斑斓的色彩,尤其喜欢红灯笼模样的柿子。

近几年,我造访大别山南麓的多处柿子沟,其中,罗田县錾字石村百岁老甜柿树5000多棵,以其漫山遍野柿子红的阵势,摘得“中国甜柿第一村”的桂冠。此外,新洲区汉子山村的柿子品相好看,一只大花碗才装下一个,而且口感上乘,味甜如蜜,年年赢得游客的青睐?;褂?,团风县接天山下的胡家湾门前柿子沟也算得上一处风景。柿子沟落差大,从接天山的“睡美人额头”到河谷底,少说也有一二百米高。旧时,每逢暴雨降临,山洪一头撞下,雷霆万钧般地直落谷底,毁房屋、伤人畜的大灾害,平均几年就要来一次。近些年,当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治理山洪,高坡陡岸全都用大石块加高标号水泥护砌,同时疏浚河道,保护农田和大树。如今,柿子沟旧貌换新颜,胡家湾那排百年老屋前的旧池塘修葺一新,还平整出一块难得的坝子,既作为村民的活动场所,又满足了游客的临时停车之便。

晌午时分,大樟树下青石搭成的长条凳清凉惬意,白须老翁坐在石礅上,品着自家的山茶,守望着柿子沟田埂上的柿子树。老翁言辞清晰,热情招呼来客上树摘柿子,行云流水般地讲起了老柿树的故事。

接天山下的柿子树,有灵性,长命百年,年年踩着时节冒芽、返青、开花、结果和落叶,从不偷懒。但是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柿子树树型各不相同,结出的柿子成色也有细小的区别。接天山的长尾巴喜鹊冬天最爱柿子,专挑红柿子啄,一个柿子,只吃向阳那一边……

正说着,一群长尾巴的山雀飞来,站在瘦小的树枝上,用坚硬的长嘴巴叼出鲜嫩的柿肉,时不时扬起脖子吞咽,过一会再啄,一副萌萌的津津有味的样子。

望着山雀进食,我的心有点隐隐作痛。我替柿子鸣不平,天然生态好的果子,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怎么就入不了山珍之列?又怎么就卖不出一份好价钱?

一群雀鸟飞走了,又一群雀鸟又钻进柿子林,树上的红柿子继续成为她们的美餐。我恨不得越俎代庖,举起长篙驱赶这些不劳而获的家伙。

唉!我成了忧天的杞人。接天山下的农家大院里,正趁太阳火候整收油茶籽的大嫂,微笑着来了一句:“山雀也是性命,也有一张嘴。”

大嫂的话似乎词不达意,又像是对我说,意思是雀鸟可以吃柿子吗?是的,长嘴的要食,长根的要肥。大山里的所有果子都是动物们的过冬粮。

也许,这正是大自然的安排。

回过头来,树枝上的红灯笼轻轻地随风晃动,院子里的大嫂依旧欣欣然地忙碌着。

我喜欢这样的秋天!

(王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和有关丛书。近几年,有《讲给生意人听的故事——儒商子贡》《布谷声声》《心安凤凰岗》等著作出版;有散文《大明湖赏柳》《父亲的名字》、短篇小说《出行》、报告文学《我的乡亲我的堤》等数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