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周唯一 张琼
4月29日,“荆楚文化溯源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专家学者齐聚武汉东湖之畔,畅谈荆楚文化源流、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荆楚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与传播展示。
此次研讨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所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楚文化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出土文献协同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专家和师生代表共近百人参会。
研讨会现场
在发言环节,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方勤,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华平,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森淼,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万全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罗运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荆楚文化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准,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相关议题发表见解,为荆楚文化的溯源与创新提供学术支持。
方勤表示,长江中游地带是文明交流融合的关枢之地,湖北地区丰硕的考古成果,能够展示不同文明在长江中游地区交流融合。
方勤发言
孟华平表示,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分析石家河遗址聚落结构的演变过程,其在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孟华平发言
刘森淼强调盘龙城青铜文明的先进性和开创性,称盘龙城开创了中国青铜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森淼发言
万全文回顾了近年来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展览,称其展现了长江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文明形态,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窗口。
万全文发言
罗运环认为,通过对比传世文献和简帛资料,楚先族并非一系相承,而是存在两个并行的世系。季连氏和穴熊氏分别代表楚先族的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楚人的早期历史。
罗运环发言
姚伟钧介绍,从楚辞中记载的菜肴到明清时期的楚菜名菜,可见楚菜丰富的品种和精湛的烹饪技艺,将楚菜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可提升楚菜品牌,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姚伟钧发言
对于出土楚简与传世楚辞之间的密切关系,王准对两者进行了大量互证研究,在会上他分享了关于楚辞和楚文化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
王准发言
荆楚文化资源如何切实地活化利用?刘玉堂建议湖北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影视精品创作、爆款演艺培育、博物馆矩阵构建、特色文创开发、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打造。
刘玉堂发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发言称,荆楚文化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进荆楚文化在高水平层面的协同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积极推进荆楚文化的宣传阐释,讲好荆楚文化故事,进一步扩大荆楚文化的影响力;三是积极推进荆楚文化的“双创”,助力文化赋能支点建设。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周加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