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湖北农妇老屋意外发现泛黄光荣纪念证,牵出88年前这段红色往事
2018-09-29 22: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湖北农妇老屋意外发现泛黄光荣纪念证 记者陈奇雄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9日讯(记者陈奇雄 通讯员甘明强)近日,家住湖北咸宁崇阳县的农妇周旺桃女士,向长江日报新闻热线反映说,她手里有一张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据证书记载,她婆家的爷爷汪清成老先生,是一位革命烈士。据称,汪清成一家人为了保护一位叫“毛委员”的红军干部,一家十口人被白匪残忍杀害。
  长江日报记者前往崇阳与通城两县实地采访。当地文史专家称,经考证,汪清成确是一位革命烈士,而得到汪清成一家保护的“毛委员”,极有可能是当年一位毛姓红军县团级干部。
  农妇意外发现毛泽东签发纪念证


  泛黄的光荣纪念证 记者陈奇雄 摄
  64岁的周旺桃女士家住咸宁崇阳县天城镇。她说,上世纪60年代,她的公公汪凤林就去世了,十几年前,她的婆婆也过世。
  周旺桃记得, 婆婆活着时,常说公公的父亲叫汪清成,是红军战士,也是革命烈士,“20多岁就牺牲了”。
  周旺桃介绍,公公家在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有一栋老式的砖瓦房。约7年前,她在给老房打扫卫生时,从一个箱子里翻出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该证书落款处显示为“主席毛泽东”,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五日,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按证书上所说,汪清成是革命烈士?!敝芡页?,因年代久远,她并不了解汪清成的生平事迹。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张证书内容如下:
  查汪清成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民政部门:烈士汪清成曾任红十六军班长


  这份革命烈士英名录里有汪清成 记者陈奇雄 摄
  9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陪同周旺桃女士前往崇阳县民政局,向该局工作人员咨询。该局优抚安置股负责人程股长在仔细观察证书后,肯定地说:“这个证绝对是真的。”
  程股长称,1957年,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给全国革命烈士的家属颁发了这种纪念证。
  “这种证书在印制完成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派人员,直接将其递送到烈士亲属手中?!敝芡遗空业降恼庹偶湍钪?,就是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派人员,专程送到汪清成烈士的儿子汪凤林手中的。
  该局优抚安置股负责革命烈士信息采集保存工作的孙干事说,经查,该证书中所说的汪清成烈士,是咸宁市通城县李港人,1908年出生,1930年在当地河坪参加红军,曾任红十六军班长,于1931年在江西路口地区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
  烈士家人救“毛委员”故事至今仍在传扬
  9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陪同周旺桃女士,乘车从崇阳县城出发,沿着曲折崎岖的山路行驶两个多小时,到达了汪清成烈士位于群山中的老家——通城县塘湖镇黄袍乡润田村。
  在村里,“汪清成烈士一家人救‘毛委员’”的故事,至今仍在传扬。
  57岁的汪国际先生,曾任润田村村主任。他说,很小时就听村里的老人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他们村是苏区。红军的官兵们,都喜欢在汪清成家落脚。汪清成家的位置非常隐秘,又靠近一个三岔路口。从汪清成家出发,红军官兵们可以很快转移到附近的其他村庄去。
  大约1930年的一天,有一位被当地人称作“毛委员”的红军干部,在汪清成家住宿时,被白匪军探子发现,白匪军趁黑包围了汪清成家,欲活捉这名“毛委员”。所幸,红军提前将“毛委员”转移到八里外的野猪窝去了。
  白匪军逼汪清成家的人交出“毛委员”。当时,汪清成已参加红军,不在家中。汪清成的家属,都是拥护红军的积极分子。他们坚决不透露“毛委员”行踪。白匪军就将汪清成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与子侄等人残忍杀害,“总共杀了汪清成家十口人”。
  据称,汪清成的儿子汪凤林,那时年仅6岁,白匪军闯入汪清成家前,汪凤林被大人们送进厨房躲藏。后来,汪凤林从厨房内窄小的排水沟中匐匍着爬到屋外,才逃过一劫。
  “毛委员”是毛泽东?
  专家:红军时期,毛泽东从未到过通城县
  在通城采访中,长江日报记者发现,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认为,“毛委员”就是毛泽东。
  对此,通城县史志档案局原副局长、文史专家吕杏庐先生说,红军时期,毛泽东没有到过通城。
  他说,通城与崇阳均是革命老区,罗荣桓元帅的军事生涯,就是从通城开始的。 彭德怀元帅领导的工农红军,也曾到通城打过游击。
  吕杏庐先生称,在红军时期,毛泽东没有到过通城,也是事实。他查遍现有史料后,发现从1927年到1937年整整10年间,毛泽东从未来过通城。
  “毛委员”极可能为红军县团级干部
  吕杏庐认为,“毛委员”应是一位与毛泽东同姓的红军干部。
  通城县史志档案局文史专家冯立群先生则说,当时,在红军中,区、县、省直到中央级苏维埃政府的委员、主席,红军各种委员会与机构中的委员或主席,都能被人们喊作“某委员”“某主席”。
  冯立群先生称,经考证,“通城革命群众救毛委员故事”中的“毛委员”,应该是当时的红军县团级指挥员毛贲虎同志。
  毛贲虎,又名传桨,字威如,1905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天岳乡一个农民家庭。
  1929年12年,毛贲虎等人受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指派,来通城领导革命运动,驻扎在通城县黄袍山大石窝。1930年12月底,通城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毛贲虎被选举为委员。在与白匪军的斗争中,毛贲虎多次遇险,多次受到革命群众与红军家属的拼命保护。1933年11月,年仅28岁的毛贲虎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冯立群先生说,当年得到汪清成烈士一家拼死?;さ摹懊薄?,极可能就是毛贲虎烈士。
  【编辑:符樱】
 ?。ㄗ髡撸撼缕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