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武汉革命博物馆著书讲述文物故事,普通生活用品见证红巷革命岁月
2018-11-11 2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1日讯(记者王震)日前,武汉革命博物馆编纂出版《武昌农讲所馆藏文物精粹》,该书从万余件馆藏文物中选取了90件有代表性的文物,对文物的来历、流传经历和历史意义作了详细描述,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图书。该馆馆长高万娥说,红色遗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是最富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毛泽东用过的铁箱,见证星星之火从这里点燃


  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26年11月下旬,毛泽东离开上海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同年12月13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嵘希泄仓醒胱苁榧浅露佬阒冈鹫谌似鸬暮浜淞伊业呐┟裨硕?。面对责难,毛泽东没等会议结束,便到农民革命斗争最发达的湖南考察。1927年2月12日,毛泽东回到武昌,在距红巷13号200米远的都府堤41号的民宅里,只用了4天时间,就写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史上的光辉巨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用实地考察所得的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在党的安排下,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及杨母也来到武汉,住在都府堤41号,杨开慧夜以继日地根据毛泽东指示整理书稿和资料?!八囊欢狈锤锩浜螅咨植懒秩?。1927年7月,毛泽东和杨开慧离开都府堤,并将他们用过的一口铁箱带回了杨开慧的家乡。铁箱由白铁皮打制而成,箱内为红色。
  杨开慧于1930年牺牲后,这口铁箱由杨母保存。解放后,杨母到长沙与儿子杨开智同住。杨母去世后,该铁箱就留在了杨开智家。1967年修复武昌都府堤“毛泽东旧居”时,杨开智将铁箱捐赠给农讲所旧址纪念馆。该藏品现在武昌毛泽东旧居展出,它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共同生活时留下的原物,由于毛泽东、杨开慧遗物存世不多,弥足珍贵。
  陈潭秋用过的藤篓,见证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光明


  位于武昌都府堤20号的陈潭秋烈士纪念馆,陈列着一件不起眼的藤篓。藤篓外形为蚌壳形,底部为长方形,上部开一长口,类似提篮。它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陈潭秋与夫人徐全直在1925年春结婚后用于存放文书及衣服的。
  湖北是陈潭秋的故乡,武汉是陈潭秋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1920年他和董必武等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他与董必武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1922年初,陈潭秋来到武昌高师附小,担任该校五年级老师,教授国文和历史。他以教书作为掩护,以学校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
  陈潭秋的藤篓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光明大道。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南京发动反革命政变,形势十分紧迫。同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开幕式在武昌高师附小的校园里举行。这是中国革命处于紧急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案,明确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等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正确原则。“五大”对党的贡献还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确立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指导原则,一大批杰出人才入选中央领导机构,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前进了一大步。
  正是由于陈潭秋等一批革命者在此的多年耕耘和培育,才使得都府堤这条仅数百米的僻静小巷,成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红色圣土。
  夏明翰用过的蚊帐,见证革命先烈的坚贞信念


  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在农讲所旧址纪念馆的历史陈列展厅中,有一面蚊帐常常引起人们好奇的目光,“这面蚊帐已经泛黄破旧,为什么会被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因为这是夏明翰烈士仅有的一件遗物,是他的岳母亲手用麻一根一根编织而成,送给他与自己女儿结婚的礼物。
  1927年,夏明翰在武昌都府堤41号居住时,这面蚊帐被他带到武汉。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被捕。两天后,夏明翰被带到国民党设在汉口的余记里刑场,临刑前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br>  夏明翰牺牲后,他的妻子郑家钧一直精心保存着这面蚊帐。1967年,修复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旧居时,工作人员联系到郑家钧,于是她将这面历经革命岁月洗礼的蚊帐捐献了出来。
  【编辑:朱艳琳】
 ?。ㄗ髡撸和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