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全国名师江城论剑:小学语文是教文化,“大”字指顶天立地的人
2018-12-02 2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跟师生们分享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心境” 校方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日讯11月30日至12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教师齐聚武汉市育才小学,共享了一场为期三天的语文教学盛宴。在这场主题为“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 语用实践’观摩会”上,小学语文界的11位“大咖”轮番上阵,深度挖掘语文教学的内核,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如何做一名有灵魂的语文教师。


  深圳特级教师赵志祥带领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把握楹联的魅力 校方供图
  “诗意语文”的先驱、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在学术报告《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中谈到,很多语文教师在讲课文时,拘泥于教材和教学大纲,缺乏“大视角”,认为学生小,讲多了学生也听不懂。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秋天》为例,文后一共就4个生字:子、了、人、大,其实这4个字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难点不在读音,也不在字义,而在于掌握字形。比如“大”字,为什么叫“大”,为什么会演化成空间的大。其实,书法小篆的“大”字如同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一个人物——盘古,头顶天,脚立地。相信当学生们书写这个“大”字时,脑海中能浮现这样的画面,将“大”字的精神高度和精神气质联系起来,这个字就变得有灵魂起来。


  杭州特级教师蒋军晶和育才小学的学生们现场开现代诗歌会 校方供图
  “学语文本质上来说就是学文化。”王崧舟说,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远的中华文化,改变对“术”的单一追求,朝着“道”的更高方向发展。这就对所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孩子们语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将中华文化渗透入字里行间,让学生得到陶冶,濡染其中,成为文化的继承者,成为中华文化浸润下的真正的中国人。


  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王桢的课堂充满童趣,引导学生玩中学 校方供图
  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语文核心素养如何从“小”培养?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虞大明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重要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教师应当从语用的规范性、艺术性、修养性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语用水平,避免学生陷入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力的困境。他认为“语用修炼”的教学诉求应当有如下四点:文本细读,巧用策略,问题驱动,学以致用。(记者向洁 通讯员张帆 鲁炳灵 贺敬)


  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为育才小学五(3)班的学生讲授《景阳冈》,将“语言建构与运用 ”贯穿整个课堂 校方供图


  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育才小学教师孙琳将爱融入课堂,环环相扣的提问已发学生深入思考 校方供图
  【编辑:付豪】
  (作者:向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