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着长征11号火箭成功发射。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2日讯 一箭穿苍穹,宏图起征程。2018年12月22日 7时51分,“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着长征11号火箭成功发射。
“虹云·武汉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标志着武汉迈入太空时代。
“虹云·武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着长征11号火箭成功发射。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多个第一:它是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汉成立后,抓总研发设计及发射的首颗卫星,国内首颗低轨Ka频段用户链路通信卫星,也是我国天基互联网“虹云工程”的首发星。
现场直击:
在48年前“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地,“虹云·武汉号”冲破天际
早上7点,戈壁滩还是黑夜,长江日报记者乘坐的大巴车朝着远处的光亮前行,进入到火箭发射观测地,零下十多度的戈壁滩上,现场的观众在寒风里注视着发射架。
7时51分,戈壁滩上天刚放亮,“轰”的一声,长征11号火箭点火升空,烈焰瞬间照亮了茫茫戈壁滩?;鸺庸鄄獾闵戏椒晒?,在戈壁上空留下一道长烟,久久不散。最终,火箭消失在天际线,留下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点火后的第906秒,“虹云·武汉号”成功入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地,时隔48年,我国第一颗低轨Ka频段用户链路通信卫星“虹云·武汉号”在此成功发射,技术与全球先进技术并跑,开启了天基互联网的新征程。
系“虹云工程”首颗星,将让全球不再失联
“虹云·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
“虹云·武汉号”也是天基互联网虹云工程的首颗星,将率先在武汉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在轨运行后,它将对毫米波相控阵技术、通信协议等进行验证,为后续星座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由于沙漠、山脉和海洋等环境因素,世界上至少还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虹云工程”正是着力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部署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宽带卫星星座,能做到真正的全球覆盖。
它以天基互联网接入为主要目标,基于低轨通信星座及其地面系统,与我国现有的通信系统相辅相成,为“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化发展搭建新的信息交互平台。
“虹云工程”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也正契合了当前商业发展的需求。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的实施分为三步走战略。“虹云·武汉号”是其第一颗技术验证卫星,它的成功发射,为整个星座的搭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到“十三五”末,计划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首颗“武汉造”卫星,与国际领先技术并跑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宝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颗卫星命名“虹云·武汉号”,是因为公司在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注册,这是公司落户武汉后生产的首颗卫星。这颗卫星两年前就开始研制,承载了多项先进技术。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正在研发低轨宽带通信星座,“虹云·武汉号”在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技术并跑。
据了解,2017年12月22日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注册,该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是航天科工集团拓展空间领域的总体单位,主要从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经营,基于商业航天、空间安全、载人航天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空间产业公司”。
“虹云·武汉号”之外,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武汉将有更大作为:将在汉建设载荷及分系统装配测试厂房、卫星AIT厂房、微小卫星制造厂房、推进系统装配测试厂房和蜂窝板生产厂房,主要产品有虹云工程、微纳小星等。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将在汉建立虹云工程研制批生产线,计划具备年产200颗卫星以上能力,这将极大提升我国卫星批量生产研制能力。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负责人表示,今天,我国天基互联网的第一颗卫星“虹云·武汉号”的成功发射,是武汉市建设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步,今后,武汉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推进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为武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推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做出武汉贡献。
>>>链接
航天产业第三极武汉快速崛起,发展商业航天为主,能造火箭和卫星
在中国航天产业军用民用商用的格局中,与上海、西安不同,武汉以发展商业航天为主,随着众多项目的投产,必将成为中国航天产业的第三极。
今年以来,武汉市围绕航天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赴北京、深圳等地开展产业基地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全年共签订项目协议34个,投资总额601.84亿元。
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在汉落地仅仅两年,发展迅猛。目前,该基地微小卫星的商业发射与应用技术国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工作站已挂牌。
今年,航天三江集团大力推进低成本运载技术发展,着力打造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已形成快舟一号和快舟一号甲两型产品。
当前,航天三江集团正积极研制国内运载能力最大、性价比最高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以及后续能够承担国家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任务的快舟二十一、快舟三十一等大型固体运载火箭。
目前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充分继承了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控制系统、测发系统已得到飞行试验验证,目前正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飞行演示验证,多项关键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
航天科工行云公司2017年12月26日在产业基地注册成立,行云工程项目建设分为α、β、γ三个阶段,其中α阶段建设基于星地通信系统开展关键技术验证与业务初步运营。
目前项目组正针对“行云二号卫星”开展100kg级卫星平台的研发,该卫星平台已经完成初样设计,正在进行产品研制,计划2019年完成“行云二号卫星”发射,开展在轨试验并针对典型场景开展应用示范。
目前航天科工三院已开展超高速缩比试验线施工建设,拟于2019年初实现1000公里/小时的试验速度。今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航天科工集团与吉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年拟选址建设7公里长的整车试验线,目前新洲区正在开展试验线选址研究工作。
今后,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的将围绕火箭产业园投产和卫星产业园开工,加快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初步形成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雏形。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商业航天产业链项目,初步形成集群效应。
【编辑:祝洁】
(作者: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