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李德威、长报记者李锐等上榜四季度时代楷?!浜壕窦姓?/div>
2018-12-27 20:49: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7日讯 27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时代楷?!浜壕窦姓摺卑竦ァ>柙蚧?,用奉献书写人性光辉的“当代花木兰”马旭等10位个人(团体)上榜。
  上榜的10位个人(团体)是:
  一、马旭


  马旭,女,85岁,中共党员,驻黄陂原空降兵部队95942部队离休干部(湖北省军区汉口干休所管理干部)。
  1947年,马旭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并在战场上结识了爱人颜学用?;毓螅硇癖槐K偷降谝痪酱笱钤?,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多年来,马旭与丈夫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马旭、颜学用夫妇还研制出“充气护踝”“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等专利。
  人生已是晚年,马旭决定将她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2018年9月13日,马旭已将一笔300万元的钱捐赠给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同时,老人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和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将悉数捐出。
  马旭将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的事迹经《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省市多家媒体对其事迹予以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市民群众纷纷点赞其勤劳简朴,情倾家乡的高尚情怀。
 ?。ɑ期榍客萍觯?br>  二、李德威


  李德威,男,56岁,群众,生前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博士生导师。
  “大地之子”李德威教授是科学创新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他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研究青藏高原25年,行程超8万公里;1992年,李德威提出“层流构造假说”。此后相继提出取热减灾减排、地热能综合分类、干热岩地热能成因等独到见解,并将创新理论应用于海南干热岩勘查实践,在海南澄迈成功打出中国东部第一口干热岩钻井。他是学生成长的指路者和引路人。李德威从教30多年,指导培养了百余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在身患重病期间,他躺在病床上仍然召集学生探讨科研项目,为学生修改论文。德范耘园,桃李天下。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德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赈灾专家组,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开展调查工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第一手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资料和切实可行的建议。2018年9月14日,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李德威拼尽力气在纸条上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的遗愿后,溘然长逝,将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地热事业。(洪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三、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


  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队员主要是江汉大学在籍全日制大学生,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为主体的女足俱乐部,也是全国第一支打入顶级职业超级联赛的学生军。它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举旗、高校承办、企业参与、社会赞助的女足俱乐部,开创了中国女足的先河。江大女足已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2001年3月摇旗成立,到2005年10月代表湖北省参加第10届全运会获得女足比赛第八名,创湖北省女子足球历史最好成绩;从2015年开始征战中国足协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到2017年9月代表湖北省参加第13届全运会女足比赛获得第5名,创湖北女足历史最好成绩,再到2017年10月,荣获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提前一轮冲超成功。11月8日晚,2017中国足协全国女足颁奖典礼在汉举行,武汉江大女足共收获五项大奖:武汉江大女足俱乐部获得女甲冠军杯、主帅刘麟获最佳教练员、姚伟获最佳运动员、陈晨获最佳守门员、刘艳秋获最佳射手。江大女足在2018年中超联赛取得佳绩第四名?!拔浜航笈恪蔽泄闶渌土嗽烂簟⑼跛?、姚伟、甘小曼、刘艳秋、黄琼、吕悦云等多名“国脚”及“国字号”球员,2018年11月28日,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王霜被授予亚洲足球小姐奖。 (江汉大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推荐)
  四、何秀英


  何秀英,女,群众,81岁,江夏区五里界街孙家店村居民。
  1981年,江夏区五里界街孙家店村民何秀英的儿媳何承荣因生孩子得了产褥热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屋漏偏逢连夜雨。孙子刚出生,大儿子没多久又出了一场车祸,手部骨折,由壮劳力成为被照顾对象。家里还有农活要帮衬。面对种种不幸,何秀英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照顾儿媳,抚养孙子,操持农活……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当时40多岁的年轻婆婆,到现在81岁的耄耋高龄,何秀英坚持37年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媳妇,不离不弃。朴实村妇,人间真情。何秀英感人至深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新华网、央视网、中新网、新浪、搜狐等60家知名网站媒体纷纷报道刊载,网友点击500多万次。何秀英被网友誉为“最美婆婆”。(江夏区委宣传部推荐)
  五、李锐


  李锐,男,40岁,中共党员,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驻青山区全媒体中心主任。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8年来,李锐始终以党的新闻工作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素质过硬。他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业务本领较强,先后获中国国际新闻奖1件,湖北新闻奖20余件,率先发掘报道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蒋扣分这一重大典型。在派驻青山工作期间,李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参与策划、设计、建设、传播“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成为全市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宣传馆。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和居时参观了新时代展馆,感慨青山棚户区“沧桑巨变,恍如隔世”。作为全市“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报告团成员,在全市各区巡回宣讲12场。通过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和所见所感,传播总书记的领袖风采、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在全市纪念建党97周年“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百优党课红动江城”活动中,由李锐主讲的党课获二等奖。他还参与策划、组织、宣传“沧桑巨变大江奔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青山绿水红钢城艺术展”“青山绿水红钢城·摄影名家青山行”等活动,编印出版艺术展作品集及青山绿水红钢城画册等。他深度参与青山区“铸魂工程”,采写刊发“青山绿水红钢城”系列专题宣传数十篇,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鼓与呼,获得广泛好评。(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六、徐宗元


  徐宗元,74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青年路休养所军休干部。
  徐宗元原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等职。退休前,市委分工他挂点革命老区——新洲区凤凰镇扶贫工作,自此,他与老区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自1999年退休以来,他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新洲区凤凰镇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足迹踏遍全镇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村湾,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宗元曾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湖北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个人、感动荆楚十佳杰出老人等荣誉。
  从武汉市区到凤凰镇几十公里路,转3次车,每次至少步行2公里,有时全程耗时4个多小时。这一路,徐宗元如此自费走了二百多次,计30000多里。平均每月用于下乡的费用超过了1000元。徐宗元对自己克勤克俭,近于苛刻与吝啬。他退休收入可观,可他从不为自己多花一块钱,把节省下来的钱拿去资助困难家庭。逢年过节,他买来礼物,去看望慰问烈军属家庭,帮扶困难家庭,给读书困难的学生捐款等。20年来,他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先进个人的奖励,都悉数转手捐献给了老区,累计捐助达到7万元之多。(新洲区委宣传部推荐)
  七、李国发


  李国发,男,79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军区幼儿园退休干部。
  李国发从军区幼儿园院长岗位上退休后,每个上学日早上7时20分许,胸挂“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像章、军装笔挺地站立在幼儿园门口,对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说一声“早上好,宝贝!”并敬上一个军礼,示范、引领、鼓励,每天500多个孩子,每天500多次敬礼、500多次问好、500多次招手、500多次点赞,从61岁退休到今年79岁,李国发同志已经坚持了18年,无论寒风、雨雪、骄阳,从未间断。18年来一如既往地真心关爱幼儿,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坚守大爱,用自己的朴实行动赢得了众多媒体的赞誉和广大网民的好评,成为了一名格外引人注目的“网红爷爷”——“敬礼”爷爷。
  李国发一直关心着幼儿园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传承红色基因,播种军旅文化,共享绿荫教育”已成为该园坚定不移的办园宗旨。李国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园丁的风范,挥洒着战士的风采,叙述着一个动人的赤子情怀!李国发同志的事迹已被《解放军报》《中国新闻周刊》《长江日报》、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网、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转载,“敬礼爷爷”视频也已在优酷网、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上播放近200万次,数万名网友为老人留言、点赞。(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八、袁道松


  袁道松,男,41岁,中共党员,武汉市联海实业有限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袁道松曾在部队服役11年,退役后开始从事出租车营运工作。14年来,这位党龄22年的退伍军人始终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虔诚敬业、任劳任怨。他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等20多项省市和交通系统荣誉。
  袁道松始终秉承“一切为了乘客”的服务宗旨,刻苦研究服务技巧,在实践中摸索出租汽车服务规律,在服务中不断总结、提升,日常服务中,他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整洁的服饰、微笑的表情、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温暖了无数乘客的心。下雨天,他为乘客撑好伞、放好物品,对老弱病残则搀前扶后。袁道松把文明和爱心播洒一路,赢得了乘客的赞誉。多家媒体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在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带动着身边人,用自己一言一行感染着班组成员,他带领的班组2012年被授予武汉市“工人先锋号”。他的“工人先锋号”班组一直在行动:在全国交通安全日组织开展 “送头盔·送安全”活动;组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礼让斑马线”活动;常年坚持助残活动;每年都到敬老院关爱老人、为他们打扫卫生、送慰问物资、带老人游江城、与老人聊家常、关心老人们的需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爱心送考”;助学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长期资助的宜昌山区双胞胎姐妹上学,今年又新增资助一个革命老区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经常到革命老区红安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书籍·送健康活动等等。(汉阳区委宣传部、市交委推荐)
  九、张青松


  张青松,男,3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张青松是最早将运动医学引入武汉的留美学者,也是抖音上获两百多万点赞的网红;他是一号难求的80后 “老专家”,也是随时随地为百万粉丝答疑解惑的手机控。作为入选黄鹤英才计划的全市首批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他被武汉市民海选为“我心目中好医生”。
  他是“暖心”医生,坐诊时,张青松把患者请到自己面前,边聊天边在关节部位按捏,温暖患者在一个臂弯的距离。他是“仁心”医生,2013年,他开始带领团队在每周三下午5点,义务帮无人陪护的高龄老人、无法挂上号的病人、无法承担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为“5PM俱乐部”。5年来,5PM俱乐部服务了超过4000人。他是“精心”医生,始终坚持把“让病人恢复运动能力,为他们的美好生活加分”作为自己的手术目标。精心设计手术切口和缝线,充分考虑到患者切口美观与术后功能兼顾。他是“初心”医生,每年操刀1000多台各类手术,不计名利、不较得失,孜孜以求痴心不改,永远做好患者健康的守门人。(市卫计委、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十、文红卫


  文红卫,女,52岁,武昌文小佑汉剧团负责人。
  23年前,汉剧知名票友文小佑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武昌文小佑汉剧团和民间剧场“黄鹤楼汉剧阁”。
  2008年,文红卫从离世的父亲手中接过剧场继续坚守,十余年来,文红卫始终坚守在剧场,改造剧院、添置行头,带领剧团坚持每周四安排演出活动(国庆节期间则增加一天),大力支持和鼓励票友挂衣(上台彩唱)。为了让更多人熟悉汉剧文化,文红卫自筹资金,先后带团到天门、沙市、荆州等地义演。在文红卫的坚持下,剧团演出质量、票友挂衣热情和戏迷观剧体验全面提升,剧团知名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在经营方面,剧团一直沿袭着文小佑老先生留下的规矩——观剧只收茶水费,费用由最初的1元、2元涨到5元,但茶水管够,挂衣只收5元登场费。每次演出活动,剧团茶水费、挂衣费收入仅百来元,而乐队薪酬、服装、水电等支出少则七八百元、多则上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如此,文红卫却认为一切都值得,一方面满足了父亲的心愿,另一方面也能传承汉剧文化,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一坚持就是十年?!?其事迹被人民网、凤凰网、《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多家媒体报道,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ㄎ洳客萍觯?br>  【编辑:祝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