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吴又存的思政课堂:吟诗作词打动学生,在循循善诱中立德树人
2019-03-19 21:15:00 来源: 长江日报


  吴又存教师在教室里为孩子们上课。(摄影 彭年)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9日讯 思政课贴近实际、生动有趣,颇受学生喜爱,3月18日上午,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教师吴又存获邀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分享教学心得,成为湖北省唯一发言的教师代表。19日早上,吴又存乘高铁从北京返汉。当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他的上课时间,他照例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吟诗作词,用诗词打动学生心灵。


  课堂上,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摄影 彭年)
  “吟诗作词”传递美德力量
  下午2点45分,吴又存走进八(5)班教室。这节课的内容是“做一个德法兼备的人”。吴又存首先从“道德”切入,列举了“博爱情怀”“勇于担当”“患难与共”等道德品质,从个人的精神修养逐步提升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
  每讲到一种品质,吴又存都会在后面附上一首诗,并饱含深情地对学生们朗诵。提到“博爱情怀”,他立马吟诵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其中一句“陌生人,我也为你祝?!保蜓舛痢安┌钡哪诤?;讲到“宽容”时,他接着背诵出五代时“布袋和尚”的七言绝句《插秧诗》,带着学生们感受“退步原来是向前”的宽阔胸怀。
  “感觉我们在思政课上听到的诗词,不比语文课少?!卑耍?)班女生王可昕说,吴又存给他们上课近两年,用诗词打动学生心灵早已是课堂上的“标配”。有一次在讲到民族精神与科技创新时,吴又存还拿出了自己仿照《沁园春·雪》填的一首词,其中“嫦娥飞天,邀云揽月”的句子令她心中一震,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江岸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吴又存从教26年,非常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是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吴又存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政治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市“黄鹤英才”名师。
  “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蔽庥执嫠担罅渴室肟翁?,能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受美德的力量,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吴又存教师在教室里为孩子们上课。(摄影 彭年)
  在循循善诱中“立德树人”
  讲到法治部分时,吴又存提到了一个案例:一名大学生出于好奇心将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黑熊。他在回顾事件时说:“这孩子自己在实验室意外被硫酸灼伤,才想到去试试‘皮厚’的熊怕不怕硫酸。你们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么严谨的思路啊?!蔽庥执娴幕耙怀?,学生们发出阵阵笑声。这时,他突然话锋一转道:“正是这件事告诉我们,科学思维的前提一定是法治思维。”
  课堂上,吴又存多次采用这类轻松诙谐的方式向学生强调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渭校鸥缴狭思刚拧肮咄等占恰钡耐计⒌碧美识疗渲械钠?。小偷笔下“不能好吃懒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记录令课堂上笑声不断。吴又存此时还不忘调侃说:“小偷不可怕,就怕小偷有文化。”
  案例背后,是吴又存对学生终生发展的思考。他说:“学生要成才,首先要‘成人’”。
  据悉,吴又存的精彩思政课是江岸区责信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2017年,江岸区责信德育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案例荣誉称号。
  吴又存说,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既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又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传递信念和价值,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对精神力量、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有切身的感悟。


  吴又存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对宪法宣誓。(摄影 彭年)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要说最喜欢的老师,吴老师肯定排第一?!弊蛱煜挛纾そ毡钦哂虢夥胖醒О四昙抖辔谎诮涣髦?,得到的答案非常统一。
  不少学生表示,吴又存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印象,大家课下都习惯喊他“老吴”。
  在王可昕等同学看来,吴又存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他们要好的朋友。面对其他老师,同学们提到最多的是学科相关的问题;而面对吴又存,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即便是诉说苦恼,吴又存也总能帮他们解开心结?!拔饫鲜Σ⒉皇恰私陶味陶巍?,他的确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合格的公民?!?br />   八(2)班学生林裕智对吴又存的上课风格印象颇深。他说,印象中“道德与法治”是个很大的概念,离日常的学习生活也比较远。但吴又存老师的课让他很快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观念就蕴含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才能用高尚的人格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解放中学与吴又存教授同一门课的樊晶老师说,吴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思维和方式新颖,能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样一节课带给学生的不止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是一生受用的感悟。”(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祝丽芳 乐钢)
  【编辑:彭向东】
 ?。ㄗ髡撸旱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