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没事,我能行!”微信群里不断有人主动请缨返岗上班。27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眼科综合病区护士长张晶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近一个月,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医护们无一人临阵退缩,紧紧团结在一块,只想把病人照顾好,把工作做好!
组建“战斗小组”凝聚团队力量
“虽然现在处于特殊时期,但我们护理团队也要保证‘战斗力’。”张晶介绍,科室及时调整值班班次,将以往的整个通宵班调整为上半夜、下半夜两个班次,白班安排4名护士,同时组建灵活“战斗小组”随时待命,一旦出现值班护士减员或者收治量猛增的突发状况能迅速补员顶上。
“奶奶,您不用担心,血氧饱和度已经上来了,现在给您打退烧针,好好治疗一定能坚持下来?!?4岁的护士徐锦一边为王奶奶做治疗,一边耐心地安慰。
“小丫头真的蛮辛苦。”谈及徐护士,84岁的王奶奶感动不已地说,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因泪道阻塞来住院,还伴有房颤、肺部感染。老伴也在发烧,没人来照顾自己。除了打针、吃药、吸氧这些针对疾病的护理,甚至连吃饭喝水这些日常生活,也是护士在精心地照顾。
护士在给患者测量血压。
口腔科眼科综合病区一共8名护士,90后占半数以上,年纪最小的徐锦才24岁,却已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徐锦说,作为年轻人,越在特殊时期,越要主动上前承担责任。
据悉,口腔科眼科综合病区的5名90后护士,全员主动要求加入“战斗小组”。
发扬奉献精神精细护理患者
“15床的病人要出院,帮他办好出院手续,ICU监护的患者也要转到普通病房,得提前做好准备?!?6日,护士长张晶对着手机备忘录,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任务。
“外婆和爸爸感觉好一点吗?你记得去楼下把外卖拿上来,作业也要认真做。”趁着休息间隙,张晶给刚上初一的儿子打了个视频电话,“家里的大人们都病倒了,只能让儿子多照顾点?!碧讣凹彝ィ啪悄诰?。
上午短短两个小时,科室便收治进来9位患者,43张病床里,四分之一的人需要特级、一级护理。张晶迅速进行安排部署。
护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看老人的呼吸面罩是否带好了。
84岁的张爷爷呼吸衰竭,老人不适应呼吸机,夜晚难以入睡反复躁动,导致血氧饱和度很低。怀孕5个多月的肖敏每隔一会儿就过去劝阻安抚,帮助老人调整面罩角度,“肖护士担心我,经常一晚上过来十多次,真的特别感谢她。”张爷爷说起护士,不停地伸出大拇指点赞。
打造温暖科室“话疗”高龄患者
90岁的谭奶奶患白内障需要手术,前几天到口腔科眼科综合病区住院。老人住院前就有低烧,一直没当回事,医生发现情况不对,给她做了肺部CT,结果一出来竟然是“大白肺”。
得知肺部感染,谭奶奶精神一下就垮了,当晚血氧饱和度下降至50%,情况极度危急。张晶带领护理团队配合医生迅速为谭奶奶实施急救,虽然老人被救了回来,但是血氧很低,精神状态很差,不利于治疗。张晶和护士们除了加强对老人日?;だ恚刻於蓟嶂鞫奶?,让老人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护士正在给患者打针,做护理。通讯员陆旖婷 摄
经过反复宽慰、精心护理,谭奶奶比之前精神状态好了不少,血氧饱和度也升至90%。谭奶奶说,自己没有食欲,护士们每天早晚专门到床边监督自己喝牛奶,一日三餐送到床边,甚至直接喂饭。一听到自己咳痰,连忙过来叩击拍背?!霸谒堑陌镏?,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好起来!”谭奶奶一脸感激地说。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陆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