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9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陈凌)28日下午,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的首届“中非工业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论坛”,湖北工业大学徐保明团队与尼日利亚CANDEL公司签订《天然气生产草甘膦技术转让意向合同》,双方第二期合作拉开帷幕。
湖北工业大学与尼日利亚CANDEL公司签订《天然气生产草甘膦技术转让意向合同》。张莱 摄
徐保明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团队与尼日利亚CANDEL公司的合作始于2015年。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用天然气技术生产草甘膦农药,这项技术已在中国成熟运用,但在非洲本土此项技术还是空白。
尼日利亚CANDEL公司的生产车间。
对于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国家尼日利亚来说,此项合作意义重大。在徐保明团队的帮助下,当地的农民能借此大大提高产量,生产品质更好的种子和农产品。
CANDEL总裁Charles Anudu说:“尼日利亚2013年的农化市值约为6.1亿美元,约占全球农化市值的1%不到。而整个非洲地区的占比仅为4%左右。如果没有本地生产工厂,尼日利亚每年要花费4亿美元用于进口农化产品,有大部分为劣质产品?!?/p>
2015年,徐保明教授带着两名学生前往尼日利亚,在当地服务了一年时间,他们使用中国进口的原料生产农药产品,不仅带去了成熟的技术,还帮助建厂、培训技术人员、组建销售团队,进行全方位指导。
在徐保明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CANDEL公司的工厂运转正常,雇用尼方本地员工50多名,日均产量20吨,销售至尼日利亚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
“在整个非洲,草甘膦的需求量达6万吨,而目前的产能是1万吨,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徐保明说,本届“中非工业创新与技术转移合作论坛”,湖北工业大学与尼日利亚续签协议,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技术方面采用非洲本土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降本增效。同时,湖北工业大学还将派出更多的研究生前往当地进行指导,利用所学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深化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