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大会召开前夕,我们通过大武汉客户端策划推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家门前这十年”全媒体征集互动活动,千余市民积极参与,收到近2万件作品。2022年10月,长江日报以12个版面推出《英雄城市编年史》,其中《英雄城纪——新时代武汉十年》获全网置顶推荐。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们采访26位党代表,连续推出6组报道,制作了20余条音视频传播产品。在《跨时空访谈|青春向党,感受荣光》视频栏目中,多位大学生主播与长江日报主播一起“穿越”多个场景对话新时代青年。守正创新,长江日报唱响网络空间最强音。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们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公布1小时后,我们即推出《二十大报告学习手册》“一站式”在线学习工具,产品一经发布即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圈层传播;其后相继推出《基层书记的二十大学习笔记》《一线来电》《舍我其谁》等全媒体栏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
95后记者写就十年《英雄城市编年史》
航拍镜头下的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桥下江水流动,两江四岸的江城武汉风景如画。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2022年10月8日,长江日报用12个版面推出由青年记者担纲书写的《英雄城市编年史》报道。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长江日报于2022年10月8日以12个版面推出《英雄城市编年史》,回望新时代武汉十年奋斗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年五次考察湖北武汉,称赞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武汉的十年,是新时代中国奋力向前的一个缩影。武汉的英雄品质,是新时代遍地英雄、英雄辈出的代表。
这组报道,版面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致辞等重要讲话,以“中国梦”“新步伐”“勇者胜”“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等作为年度关键词,梳理新时代10年经济社会大事记,大主题小切口采写,捕捉大时代背后每一个具体而真实的人?!凹逵挛娇∶鳌薄?00位地铁人冒死抢险”“追引力的科学家”“稻田里三代‘愚公’”……历史事件和人物透射时代光芒,温润而珍贵。
作为年度重磅报道的《英雄城市编年史》聚焦“英雄”,由青年骨干记者带领11位“新闻新兵”独立执笔。头版稿件《英雄城纪——新时代武汉十年奋斗史》以“挺身而出”“闯关破局”“新辟赛道”“坚守初心”4个章节开篇,后面11个整版围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历数英雄人民在十年征途上立就的丰碑。
执笔这组报道的记者多为95后,均为党员(含预备党员),其中4人是入职不久的新记者?!队⑿鄢鞘斜嗄晔贰反硬呋酵瞥隼贝蟀敫鲈?,稿件从框架到成稿反复商议、修改、打磨,大家几乎都放弃了国庆休息,经常一起讨论、改稿到深夜。
对新记者而言,《英雄城市编年史》是一座山,难以攀爬。大家寻找和搜集新时代十年大事记的过程,也是对这个时代、对这座城市、对这张报纸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对每一年重要事件、政府工作报告、媒体责任报告等资料的梳理,青年记者也从思想上、情感上更好地融入了新时代。
作为这组报道的参与者之一,采写的过程也是感受英雄城市武汉脉搏、伟大人民奋斗精神的过程。翻阅历年的每一篇报道,查阅当年的大事记,追寻城市英雄的脚步,历史的幕布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三十年如一日在山洞里苦心科研的学者,为科研终生奋斗乃至牺牲的教授专家,毕生积蓄支援家乡教育建设的女空降兵,穿行在社区里敲门服务的普通人……关键时刻英雄从人群中站出来,撑起了我们的城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每一位在平凡生活中全力奋斗的武汉市民也时刻准备着。(长江日报记者刘克?。?/p>
一周采访26位党代表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左二),武汉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陆小霞(右二),武汉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站长、2号线一党支部书记姚婕(右一)做客长江访谈。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2022年10月,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党的二十大吸引了约2500名境内外记者同行投入这一盛会的采访报道中,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位。
前方报道组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一周时间就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为民解难题、劳动奋斗等主题,采访到26位党代表,连续推出6组报道,同时根据党代表的视频、录音、照片等制作了20余条音视频传播产品。
武汉地铁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站长姚婕在谈到奋斗时说,奋斗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迷恋“躺平”鸡汤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她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解,也是她在工作中的深刻体会。她的这段接地气有温度的表述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20秒短视频登上抖音热搜榜,1.1万网友点赞。
2022年10月22日,作为党的二十大湖北团中唯一亮相“党代表通道”的代表,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也接受了前方报道组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李国璋和兴发集团的故事反映的是长江大?;さ闹卮笾魈?,反映的是地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主题,是“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采访时,我们问了党代表们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又只有两类问题:一类关于过去,一类关于未来。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总结过去取得的成就,擘画中国未来的蓝图,这就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线学习工具形成圈层传播
2022年10月25日晚,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公布一小时后,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推出《二十大报告学习手册》“一站式”在线学习工具。这是主创团队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一次积极尝试。
如何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主创团队预判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的发布时间,提前一周策划制作?!抖蟊ǜ嫜笆植帷诽剿饕源葱略靥逍车亩缶?,融合汇聚了一图速览、创意海报、MG动画、互动答题等形式,H5产品可看性高、趣味性强、传播度广。
《二十大报告学习手册》共分为五个部分:“报告全文”及时发布文字报道,方便用户收藏、研习报告内容;“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一一梳理,理清各部分逻辑关系,帮助读者用全局视角、清晰思路学懂报告;“报告解读”以专题形式,分类归纳了发布会视频解读、拆条摘编、文字评论、你问我答等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报告核心内容;“‘数’悉报告”以一组组数据解码,用动画让报告“动起来”,可视化呈现吸引了更多目光与点赞;“互动答题”通过100道填空题,以划重点方式帮助用户加深理解。
该产品一经发布,即在社交媒体上形成圈层传播。有网友留言说:“狠狠需要了,马上收藏学起来!”同时,通过大武汉客户端“深耕本地”的联系网络,《二十大报告学习手册》也火速出“圈”,在社区、学校等社群中被广泛分享。(长江日报记者商佩)
大学生与本报主播“跨时空”对话新时代青年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长江日报推出《跨时空访谈|青春向党,感受荣光》视频栏目,多位大学生主播与长江日报主播一起“穿越”多场景对话新时代青年。
该栏目由演播厅访谈与外景实地访谈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相互“穿越”,营造“跨时空”之感。技术方面,采用实景拍摄、演播厅上镜、绿幕抠像等技术手段相融合,打造新奇、趣味、深度、视觉多重亮点。
内容点位上包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去过的社区以及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话题,与党的二十大期间的热点话题紧紧相扣。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多位大学生主播用好奇的目光向各个领域的嘉宾发出“问题”,来自各行业的嘉宾专业的回答异地同屏“穿越”,使得画面新颖有趣。
《跨时空访谈|青春向党,感受荣光》对话视角年轻且轻松,将“可视化”概念发挥到最大,同时微博设置话题#心里有话对党说#、#关注二十大#,引发武汉各大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长江日报记者陈静茹)
让青年走入镜头让一线登上舞台传递奋发动力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长江日报相继推出《一线来电》和《舍我其谁》两个栏目,聚焦一线工作者奋发有为的状态、团结奋斗的故事。
长江电气青年技术人员蔡小敏、赴疆支教大学生李轩、中建二局“工地博士”彭龙帆、湖北大学教授杨世辉等一线人员,以他们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一线来电》栏目传递出青年群体的姿态和风貌。其中,李轩在新疆给孩子们上课的现场画面和彭龙帆在项目现场的忙碌身影,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舍我其谁》栏目重点阐述了“攻坚克难挑战自我”的行动力、战斗力,涉及科研创新、大国重器、大国基建、企业精兵、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用青年人的视角阐述“舍我其谁”。
《一线来电》和《舍我其谁》两个栏目接力呈现、互为补充。栏目采访人群范围广,辐射科技工程师、援疆志愿者、工地博士、人民警察、口腔医生等各行业人群,展现党的二十大之后一线人员积极奋进的状态。?。ǔそ毡钦咝旒?陈静茹)
千余市民争当“城市讲述人”晒家门前变化
新时代十年,市民家门前每天都有精彩故事发生,大家的生活也越过越好。2022年8月4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联合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武汉市民政局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家门前这十年”全媒体征集活动及互动报道,邀请市民讲一讲“我家门前”的变迁与美好。
征集历时1个月,在大武汉客户端“小邻通”版块开设“我家门前这十年”话题,有67.7万名网友关注,收到了近2万件参赛作品。同时,大武汉客户端和15家城区融媒体中心联动,全方位展示、立体化呈现新时代武汉市民家门前的精彩故事。千余名市民争当“城市讲述人”,真情讲述家门口这十年的美好生活。
征集活动评选出了83组优秀作品,并制成展板。自2022年10月14日起,我们在江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武汉万象城、谌家矶街道天兴花园社区、后湖街道汉广社区,举办了4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家门前这十年”主题展。(长江日报记者李芳)
基层书记学习笔记见证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员科技工作者付朝晨、邓家科、程伟、王建刚、黄启龙和程英(从右至左)展开技术讨论。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通讯员俞智君 摄
2022年11月9日起,长江日报精心策划推出了全媒体专栏《基层书记的二十大学习笔记》,陆续刊发19期报道,以小切口呈现全市上下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些基层书记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的是社区名书记。他们所在的基层支部,有的曾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有的入选了全国两新党建优秀案例。内容呈现上,基层书记以第一人称自述如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此外,结合基层书记笔记中的内容,记者深入一线,通过现场观察和采访,展现细节和故事,用具体、生动的事实和话语,展现基层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记者在报道云天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陈雅琪开展党建工作的细节时,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粒种子,种子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的道理。
《基层书记的二十大学习笔记》起到了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有网友留言说:“党员干部的尽心,换来我们群众的安心,为基层书记们点赞!”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