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本禹教出的大学生,也教出大学生了
2023-03-05 15: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毫不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徐本禹

“他呀,他已经把奉献当作一种生活态度,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了?!?月3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王石径谈起徐本禹时,他这样说。

2002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徐本禹和同学们来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岩洞小学”(现为民小学)支教。

2022年7月15日,第17棒“本禹志愿服务队”完成一年支教任务回到武汉,前后180人的支教接力已走过了整整20年。

“本禹志愿服务队”接力支教18年

徐本禹给孩子们上课?;信┮荡笱挛胖行墓┩?/p>

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一入校,他就担任了班上的生活委员。那时,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去收发室取班级订的报纸以及同学们的信件。有一次他发现收发室的窗台上放着很多收件人不详的信件,便主动为班里同学核实。

“放一只牛也是放,放十只牛也是放?!毙毂居硐?,不如把学院的信都找出来,给人送去。于是他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去收发室拿信、选信,根据信件地址把信件一一送到收信人的宿舍。

慢慢地,整个学院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徐大傻”存在,但同学们却说这个“大傻”并不傻,他很可爱。

2002年,徐本禹读大三了,尽管课业繁忙,但他还是决定利用暑假去支教。在学校支持下,他组织了一支大学生支教队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一个岩洞小学支教。在这里,徐本禹第一次见到了贫困山村对教育的需求和渴望,面对孩子们不舍的眼神,原计划两周时间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

临走时,徐本禹大声承诺学生:“明年我毕业了一定再回来教你们?!比嗤米抛灾频男『炱欤纷判毂居?,一直送他走出了三公里。

2003年7月,徐本禹信守承诺,甚至不惜放弃读研机会,只身回到贵州山村,在为民小学、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两年。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决定每年在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招募优秀志愿者,继续开展定点支教活动。

“徐本禹事迹太感人了,我决定加入志愿服务队”

郭子鸣和孩子们一起玩。

由徐本禹事迹改编的话剧《牵挂》,是华农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会集体观看的。很多人在看过这部话剧后被深深感动,决定追随徐本禹的足迹,加入志愿服务。

华农研三学生郭子鸣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现任队长。大一刚入校时,郭子鸣就记住了“徐本禹”这个名字。

“看话剧时,我就在想怎么会有如此无私的人?他就好像雷锋一样,把他人放在很高的位置上?!焙罄?,在徐本禹精神的影响下,郭子鸣注册成为志愿者。“是本禹老师鼓舞了我,让我毫不犹豫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p>

现在徐本禹经?;匦S搿氨居碇驹阜穸印钡闹驹刚呓涣?。在交流中,徐本禹常常会提到雷锋,他告诉学生们要向雷锋学习,做一个纯粹的人。

2月21日晚,金鹤园小区的张奶奶通过“本禹志愿服务队”微信公众号“下单”——“需要志愿者上门帮我分析下保健品的成分。”

郭子鸣在后台看到点单消息后,迅速在微信群内发布“接龙”,不到5分钟就有10人报名。

2月22日一早,志愿者就来到金鹤园小区,在他们的讲解下,张奶奶了解了保健品的“真相”?!靶恍荒忝堑目破眨忝翘嫖沂刈×恕印?!”张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

当年徐本禹教过的学生,也加入了支教队伍

追随本禹脚步的第十七届研支团成员志愿者陈晓娟和孩子们合影?!氨居碇驹阜穸印惫┩?/p>

“跟本禹老师一样,我教的孩子也出大学生啦!”去年7月12日,彝族姑娘康胜美在为民小学与当年的学生久别重逢。她教的学生中,今年有4人考上了大学。

康胜美是徐本禹支教时教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2011年夏,康胜美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求学期间,她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周末去盲校、福利院做义工。2014年,康胜美大学毕业后悄悄回到为民小学义务支教。

追随徐本禹脚步的孩子还有第十七届研支团成员陈晓娟。这位在大水乡土生土长的彝族女孩,从小听着徐本禹的故事长大,不仅考上盼望已久的华中农业大学,还在2021年回乡支教。

2022年端午节,徐本禹给陈晓娟打来电话,问候他们在贵州的情况,并为支教队员们寄来粽子。

熟悉的陌生人,电话两头,记忆和现实贯通了起来,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人物小传: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返校前,他做出一年后再回去给孩子们上课的承诺。2003年至2005年,他选择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再次回到贵州山区支教。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继续定点支教活动。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截至2022年7月,本禹和“本禹们”前后180人的支教接力已走过了整整20年。

(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