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为引导市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回顾“五一口号”发布和我国多党合作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武汉统战”开设【纪念“五一口号” 发布75周年】专栏,回顾历史,分享感悟,宣传展示全市统一战线开展的“五一口号”主题活动,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聚起全市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余丹,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光合经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昙华林聊统战
——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
余丹
从中山路转进昙华林路,往西边走上200米,在一个不显眼的大门掩盖下,有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物,那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旧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团结力量 携手奋进
193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设在武昌昙华林)成立,郭沫若任厅长,主管抗战宣传。这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统一战线旗帜,利用合法身份和有利阵地领导抗战宣传的一个重大胜利。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郭沫若、阳翰笙、田汉等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一浪高过一浪。长期生活在书房、亭子间、文艺沙龙里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们,走出书斋,“以笔为枪”,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动员民众,宣传抗战,保卫武汉,为巩固和发展文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之际,周恩来主持发动武汉“七七献金”运动。短短5日内,50万江城民众筹资百万,并得到各地积极响应,献金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显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第三厅对我们今天做统战工作的启示在于:统战工作的范围几乎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各界别,我们需要抓住其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发挥好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效应,最大限度发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治优势,将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的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携手同行。 发挥职能 共同建设
从第三厅继续往东前行300米,便进入昙华林社区, 这是武昌区七个“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示范平台社区之一。在这里,统战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能力和社会影响,投身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在昙华林,非公经济人士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由党员引导党外人士协助商户做好促进经济发展、参与堤坝值防等,融入区域化党建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剂”;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新联会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参与到帮扶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和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成为和谐昙华林的“稳定器”;在昙华林随处可见的创意打卡点、文创产品皆是民主党派人士所做,在昙华林街头经常回响的歌曲“昙华林”也是新联会代表人士的作品,统战成员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街区发展的“智囊团”。
紧密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就是本着团结他们、依靠他们,采取从他们中来、到他们中去的方法,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党外人士的共同行动,通过与党外代表人士共商国家大计、共谋发展大局、共图复兴大业,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力量。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昙华林就摸索出了这样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依然遵循着这样的经验,在新征途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