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9日讯(记者陈晓彤 常少华)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由来已久。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由沪苏浙皖组成的“三省一市”集聚科技资源,各扬所长,协同作战,向着“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的目标加速迈进。
由沪苏浙皖合作成立、在2021年6月正式揭牌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被称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试验田”。截至2023年5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苏布局建设了92家专业研究所,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近6000项,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0000家……受益于这块试验田,更多科学技术创新得以开花结果,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依托高效的成果转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成果走上生产线,推动长三角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汽车产量占全国1/4、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武汉,这座青春之城,大学之城,同样有着重视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传统,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引擎?如何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上生产线?2023年6月20日20:00,云端会客厅邀请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理事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戴晓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部主任肖功海,共同探讨聚焦长三角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发展。
2022年5月19日起,长江日报大型融媒体线上对话节目“云端会客厅”正式开播,反响热烈。栏目聚焦城市发展热点议题,围绕“跳出武汉看武汉”,利用技术手段搭建虚拟演播厅,实现主持人与受邀嘉宾多方连线,“云”上畅聊。
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将在全网各大主流平台同步推送,包括大武汉客户端、长江日报微信视频号、微博号、抖音号、头条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