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武汉名校长语出惊人:要做“最土的教育”
2017-09-29 09:47:53 来源:楚天都市报


 

明明是大武汉最牛的小学之一,校长却称要做“最土的教育”——

昨日,在湖北省教育厅举行的卓越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的发言,引发与会专家的热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发言全文:

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

张基广

总有人问我: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我总是这样回答:“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

我们的土地,是中国的土地,是祖国的大地。我们的教育,首先是“中国心”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今后无论走多远,都有一颗“中国心”,一颗赤子之心;让我们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记得住生他养他的土地,记得住祖国的山水,记得住乡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浸润在我们民族的经典之中,受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永远不忘自己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这是他的根本,是教育的根本!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的校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让孩子们铭记终身!

我们的土地,是校园的土地,是学校的土壤。在校园的土地上,我们要做的是“农业的教育”,遵循自然规律、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社会性,“农业的教育”可以使教育简单质朴,自然从容,回归本真,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向下扎根,落地生根。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办一所田园学校”、“建一座都市里的教育村庄”,就是努力让儿童自然、自主、自由地生长,更好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的土地,是童年的土地,是儿童的乐土。真正的小学是允许孩子在地上自由打滚的学校,真正的儿童是可以在地上自由打滚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拥有真实而幸福的童年,为其一生打好纯净的底色;我们要让孩子在泥土上去奔跑,去追逐,去拥抱自然和世界;我们要让孩子清澈的目光保留更久,野性和灵性、童性保留更久。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让孩子“睡得好,玩得好,学得好”,这“新三好”就是对孩子童年最好的?;ず褪匚?。

在我们的土地上,孩子们正在生长。祖国的土地是生养、滋养我们的共同家园,校园的土壤是孩子们生命生长、拔节的地方。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祖国怀抱里,孩子们安全地、安心地生长,在校园自然、自主、自由地氛围里,孩子们欢欣地、幸福地生长。

在我们的土地上,梦想得到生长。这个梦,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是孩子们七彩斑斓的童年梦,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那一盏梦想之灯。在我们的土地上,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会成真。

在我们的土地上,未来也在生长。我们的孩子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的孩子也将是未来社会的幸福生活者,未来社会的优秀公民就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的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也要放眼世界,走向未来。我们的孩子既要拥有中国情怀,又要具备世界眼光。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面向未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或许可以成为教育人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

而我,则愿意在“我们的土地上”,做“最土的教育”……

张基广,48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校长。

(他曾在武穴市的中学、小学一线教书,担任过小学校长和市教研室主任的他,2004年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武昌实验小学。)

2016年1月13日,湖北首个“全国名校长领航班名校长工作室”——“张基广名校长工作室”在武昌实验小学挂牌。

教育部有关专家在出席挂牌仪式时表示,名校长工作室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校长工作室,旨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专家学者型校长。

围绕“最土的教育”,武昌实验小学近些年做了哪些改革呢?

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解到:

1、2006年开始,每学年举办“元旦跳蚤市场”、“校园吉尼斯”、“?;ń?rdquo;、“疯狂发型设计日”、“疯狂服装设计日”、“风筝节”、“帐篷节”、“帽子节”、“双胞胎节”、“读书节”、“机器人节”、“经典游戏节”、“戏剧节”、“泼水节”、“落叶周”等学生实践体验活动;

2、2006年,经过近一年时间,广泛请家长、学生、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社会人员参与座谈,提炼出“大气优雅,探索超越”的学校精神;

3、2008年,启动每天早上20分钟全校师生经典诵读,每天中午20分钟全校师生习练书法(全国率先);

4、2008年,学校把系列民间经典游戏(打弹珠、滚铁环、打纸片、跳房子、跳绳子、撞拐子等)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5、2008年,学校提出“八个好习惯”(见人问声好,走路靠右行。清洁自己做,饭菜吃干净。写字姿势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读书,主动常提问)

6、2009年,启动“零家庭书面作业班”实验,并启动“周三无作业日”、“零假期书面作业”、“大书包变小书包”等系列减负措施(全国率先);

7、2009年,启动“免试生”制度,每学期举行免试生座谈;

8、2009年,启动青年教师读书班、实验读书会、青年成长沙龙等教师学习组织;

9、2010年,学校启动教师小课题、小项目研究,每年评选“教育创新奖”(学校奥斯卡金奖),举行隆重颁奖仪式;

10、2010年,学校组织老师集体编写《校园生活指南》,把学校管理变为一种校园生活、教育生活;

11、2012年,学校总结出“学科重建”、“学科综合”、“自主设计”三种课程优化路径,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12、2013年全校启动“问导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站到学校和学习的中央;

13、2014年,启动“家庭作业家长免签字”制作度,号召家长不要给学生家庭作业检查签字(全国率先);

14、2014年,启动每天十分钟自由创作,每个学生每学期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15、2014年,启动每天下午十分钟“零食共享”,解决学生下午肚子饿的问题;

16、2015年,学校提出“睡得好,玩得好,学得好”的办学“新三好”;

17、2015年,学校启动“创客教育”,开展项目式学习;

18、2015年,启动学生个人音乐会、个人书法展、个人摄影展、学生画展等学生展示活动;

19、2015年,学校发展成六个校区的教育集团,其中黄鹤楼校区学生百分之八十系进城务工子弟;

20、2016年,启动赴麻城市两所村小的“艺术第一课”公益活动,每月派老师去两所村小上音乐、美术课;

21、2016年,中央电视台“校训是什么”栏目,播放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专题片;

22、2017年,启动班级流动日记、学生轮流写班史、班级为每个学生过“绿色生日”活动。

2011年5月25日,楚天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引发全国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进行了跟踪报道。以下为该篇新闻稿:

“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武汉知名小学校长“心目中的教育”引争议

如果通俗地回答“什么是教育”,你会怎么说?昨日,在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被邀请作报告的省特级教师、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给出的答案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此语一出,引起与会人员热议。

当天,张基广的报告内容是《教育的断想》。在谈到“我心目中的教育”时,他用老子的“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来概括,“教育应该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同时应该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他补充说道,“曾有家长问我,从学校层面来讲什么是教育,我通俗地告诉他们,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对此说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与会的郧县教育局局长吴忠恒认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反映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真谛的理解——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完满适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睡好觉,是一项大工程。”吴忠恒说,“明天不跳楼”更形象地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教他们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以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襄阳市一中副校长王勇则提出质疑,“让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全部。教育还要让学生懂知识、懂礼仪,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另一名老师更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理解教育有些肤浅,“教育哪是这么简单的事?”

“最基础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忽视、做不好。”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方腊全表示,不能片面地看“睡好觉”、“不跳楼”,“睡不好觉、心理承受能力差,是现在中小学生面临的两大问题。这两大基础问题不解决,何谈让学生快乐学习?学生身心不健康,即使有创新能力,也可能做不成功事情,甚至可能做坏事。 中小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打好基础。”

2011年5月29日楚天都市报的报道:

“教育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武昌实验小学校长一语激起千层浪

张基广的学生能不能睡好觉?

校长一开腔,公众沸腾了。

说话轻声温和、外表儒雅低调的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因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10个字,再次成为了关注和议论的对象。此前,他所在学校试点“零家庭书面作业实验班”、推广“删节版三字经”(本报均曾报道)等举措,已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张基广,42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优秀校长。曾在武穴市的中小学一线教书、担任过小学校长和市教研室主任的他,2004年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武昌实验小学。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有一个梦想”。在武昌实验小学的七年,他的梦想里承载的,也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的坚守和变革。那么,他的学生们,睡好觉了吗?

土操场、沙坑和野树布满校园

“我有一个梦想,让校园变成‘原始森林’”

“真正的教育就像原始森林,让每一棵树、每一根草在雨里生,在风里长,在阳光里呼吸。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的姿势生长吧!”

这是张基广的名言,也是他所在学校的自然呈现。学校有土操场、沙坑、跳房子的格子、参差不齐的野树、智慧屋……孩子们说,这些都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

学校的土操场,每年暑假要为其植草坪,秋冬又经常尘土飞扬,曾有老师和家长建议,把这块泥巴土换成塑胶操场,“种”上人工草。但张基广却极力坚持,“青草茂密的时候,学生在上面游戏、玩耍,那是一种草地上的自然幸福;草叶稀疏的时候,虽然晴天见土,雨天见泥,但孩子们照样玩得开心,那是一种泥土上的教育幸福。”

学?;菇俗苊婊?00平方米的三个大沙坑。每到下课,孩子们就兴奋地在里面堆“城堡”、挖“水渠”、做“蛋糕”,但经常一身脏。也有人建议,不要沙坑了。“玩得脏是孩子的本真,孩子们在玩沙时,想象力也在疯长。”张基广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游说反对的人。

校内围墙旁,许多野树高矮不齐。老师说,曾因为张校长不听从部分评审专家“种上统一漂亮的树”的建议,学校错失了“绿色学校”招牌。

“学校可以错过外在‘荣誉’,但不能让孩子错失历史的风景和生长的灵气。我们要教给学生‘书本的聪明’,更要教给学生‘人生的智慧’。”酷爱写诗、在不同的场合喜欢吟诗的张基广,常常对人说,“当教育生活变得诗意无限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更有希望了。”

“无作业班”孩子每天能睡十小时

“我有一个梦想,在中国办一所‘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学校”

“教育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句话,经常挂在张基广嘴边,对家长、老师甚至领导,他都毫不避讳“难听的实话”。

当许多人抱怨“孩子睡好觉还真是奢求”时,武昌实验小学二年级“零家庭书面作业实验班”(以下简称“无作业班”)的学生家长李超,却谈到了不一样的感受,“两年下来,孩子基本上都能在晚上9点前睡觉,每天睡足10小时。成绩不仅不比其他孩子差,而且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拥有了健康的体质、阳光的心态和自己的兴趣。”

李超认为,正因为没有书面家庭作业、课余时间多,孩子才能“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去一次图书馆、每两周看一次电影、每月与同学郊游一次、每学期到户外写生一次、每年出外旅游一次”。

“无作业班”,正是张基广“让学生睡好觉、保持玩的本性”的创举。该类班级一到六年级免除全部家庭书面作业,但增加六项“素质作业”:劳动作业、锻炼作业、阅读作业、思维作业、组织作业和鉴赏作业。2009年,该校首设2个实验班,去年扩为5个。在争议声中,实验班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当别的小学孩子都在拼命做作业,作为改革首尝螃蟹的“无作业班”的孩子们,进入中学后是否会不适应?很多人碰到张基广,都会问这样的问题。

“这类班对老师要求高。为了自己班级的成绩不输于普通班,老师会更加讲求课堂效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因为有课外时间,也可以积累其它方面的能量。当学生的素质全面了,学习方法对了,以后在中学的竞争中会落后吗?”张基广说,校长是一个“精神领袖”,他从来不会强硬地去推行某项改革,他只是这样高举一个“旗帜”,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大家,直到大家同意和理解,“我希望将来能办一所‘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学校。”

在学校政教主任徐仲书看来,张基广“是一个不会生气的坚毅的温和者”,“他很少严厉地批评老师,常常找老师们聊天、谈想法。”

运动会文艺汇演“一个都不能少”

“我有一个梦想,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很重要”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最佳的状态是——和而不同。”在张基广心目中,基础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但又不能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绿枝荡漾的田径场上,学生或奔跑,或跳绳,或跳远。上月28日,该校举行春季运动会,要求2700多名学生都参加。六(1)班学生王佳盈告诉记者,“大家一起很开心。”

人人参加,始于2006年。同样如此的还有“六一”汇演和“校园之星”风采大赛。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唱歌,但你让他上台,他就高兴;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运动,但你让他有运动项目,拿不拿奖项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张基广认为,中小学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

张基广让学校每月都坚持在双休日开展主持人、小歌手等项目的“校园之星”风采大赛,所有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展示。有趣的活动把许多孩子从双休日的培优班中吸引回来。

从2008年起,该?;寡肓搜д?、作家、职场精英等百余位各界人士,担当国旗下讲话的嘉宾,“以前这项活动都是校方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空洞且充满生涩说教。孩子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

九成课堂“大动刀”让学生乐学

“我有一个梦想,学校是孩子们喜欢的学堂”

“我们的课堂要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在张基广看来,课程一定要多样化,足够吸引学生。

在张基广引导下,武昌实验小学对95%的学科内容进行了重组。语文课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自主阅读课、坚持每天练书法诵经典;数学每周开设一节思维训练校本课;英语课重口语训练和视听;体育学科让传统武术和打弹珠等经典游戏进课堂;美术学科去传统教材、让孩子每学期掌握一项如剪纸的技能……学?;箍⑷醚梢匀我庋⌒?ldquo;小鬼当家”课,如缝纫、编织、烹饪、手工、创意制作、装饰等。每周五下午,该校校园内弥漫着菜肴的香味,活跃着孩子们的作品。

“人气爆棚的‘名校’,要想实现小班化教学很难,许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达五六十人。”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陆树林说。而近三年来,实验小学每个新生班的人数都严格控制在40人左右。“许多择校生被我们挡在了门外。”张基广表示,“小班化教学,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学生才能乐学。”

不过,张基广也有自己的困惑与无奈,“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能跟我一起做梦的人还需要更多,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

>>>对话

教育不能把孩子满脑子“问号”变成“句号”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张基广本人也始料未及。27日,本报记者再次与张基广面对面。

“我只是说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记者:有少数人质疑您说“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是哗众取宠,与人们惯常理解的教育是“传道解惑”有很大不同。

张基广:说这句话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我以前就经常对家长这样讲,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心目中的教育是自然、从容和本真的。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是尊重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要给学生留下自主、自然、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不跳楼”强调教育要重视德育,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样才能顶住未来社会的压力和挑战。

“现在的教育把孩子的‘问号’变成了‘句号’”

记者: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您认为当前的教育问题有哪些?

张基广:没有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小学抓成绩,大学补习惯;教学往往是“去问题”,把孩子满脑子的“问号”变成了“句号”;老师家长很容易就能说出哪名学生是“最好”,一把尺子量学生。

“教育改革需要建言而非单纯批判”

记者:近几年来教育饱受各界的批评与指责,有人说您是在为教育呐喊。

张基广:呐喊像匕首,是在批判,我不认同。我这句话可能说得不完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但能引起大家对于教育的思考,我觉得就是有价值的。

中国教育正走在改革路上,教育改革不像生病吃药,能立竿见影,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建设、献计献策和勇敢变革,而不是一味地找问题、批评。 (记者 罗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