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今日出炉
武汉将打造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成为一座
大健康产业之城、幸福之城
大健康是什么?
有人说,“大健康”是“治未病之爆发”,它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守护人的生命质量。
大健康有多火?
放眼世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健康产业就会进入迅速发展期;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迎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各行各业大佬纷纷抢滩布局:
? 阿里投资10亿开办 “阿里健康”
? 腾讯布局医疗AI引擎
? 百度医疗布局:连接医患+人工智能
? 万达狂砸1440亿元布局医疗
? 小米探索大健康数据
武汉大健康怎么做?
【数读目标】
2025年
? 全市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
? 新培育100亿级企业5~8家,其中500亿级企业2~4家。
2030年
? 全市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4000亿元。
? 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2035年
? 全市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20000亿元。
? 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产业布局】
构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五大领域协同发展的“一城一园三区”新格局。
武汉市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图
“一城”:光谷生物城
光谷生物城空间布局图
光谷生物城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是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驱动核。
光谷生物城下设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智慧健康园、医学健康园和国际生命健康园等7个专业园区。
聚焦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多发性和难治性疾病领域,针对疾病靶向治疗、精准诊疗等重点方向,强化和完善产业链布局,打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预防与筛查、检测与诊断和精准诊疗、康复预后全覆盖的生物医药产业架构。
到2035年,建成独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研发创新中心。
“一园”: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空间布局图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位于江夏区,规划面积为85平方公里,2019年启动建设,定位为全市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
按照“一园三区、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产业定位,打造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补充区和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等三大主题鲜明、协同定位、功能清晰产业集聚区。
充分发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P4生物安全实验室、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公司等核心机构的带动作用,利用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和就近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拟通过10年努力,引进100家规模以上大健康企业,实现100亿元税收。
到2030年,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1000亿级产业集群,带动5万人以上就业,争创全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三区”之一
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
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空间布局图
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位于汉阳区,按照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形成以“龙阳湖健康谷”为中心、“泰康国际医院区”和“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区”为两翼的“一谷两区”空间发展格局。
充分依托汉阳区在医药流通和中医药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发挥九州通、健民药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在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中的深入应用,创新发展健康金融集聚区,着力构建全市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大健康”综合示范区。
“三区”之二
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
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空间布局图
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位于硚口区和江汉区交界区域,按照“一区两院”及教学、科研、产业全要素支撑和集聚创新的发展思路,以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2家全市最具优势的三甲医院为依托,努力打造以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为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和健康金融为辅的“医疗健康服务先行示范区”。
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资源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转化、应用等环节的核心支撑作用,同时带动区域周边的医药零售、康复疗养、健康养生等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全市中心城区大健康体系的全面升级。
“三区”之三
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
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空间布局图
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在医、教、研基础上,深度结合精准医疗,瞄准国际高端医疗健康技术产业前沿,发展高端医疗产业,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健康旅游、康复医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综合医学创新区,将武汉长江新城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全市联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按照“一城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其他各区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支撑全市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 中心城区:创新医疗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