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雁飞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吴擒虎、通讯员樊华、李雁飞)4月14日,2018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举行,5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此次活动为中华鲟研究所成立以来实施的第60次放流活动,是我国中华鲟放流史上年龄梯队最丰富的一次,包括5个年龄梯队。截至目前,中华鲟研究所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0万尾。
上午9时30分,活动现场挤满前来观看的市民和学生,等待放流的500尾中华鲟被盛放在五个大水池里,工作人员通过工具,将池子里的中华鲟运送到临近长江的三个放流点,这些中华鲟通过放流处的闸口滑入长江。
通讯员 李雁飞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四名工作人员正合力抬一尾中华鲟去放流点。据介绍,这一尾是此次放流最大的中华鲟,2009年出生,重60公斤,长度接近两米。据悉,今年放流中华鲟的标记采用比往年时效更长的声呐标,连续工作时长达10年,如果这些放流的中华鲟能在海洋中发育成熟并顺利洄游繁殖,其体内的声呐标记发射的信号,将会被监测系统接收到。
通讯员 李雁飞 摄
为科学回答中华鲟放流效果,科研人员融合声呐监测、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等多方面技术,建立了从宜昌至河口、覆盖长江中下游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鱼类放流效果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最新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最近几年放流中华鲟进入河口水域的比例为53.7%,对中华鲟自然资源的补充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讯员 李雁飞 摄
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以来,连续7年开展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监测结果显示,实施生态调度后宜昌至监利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规模大幅增加,2017年超过30亿粒(尾),是实施生态调度第一年的近50倍,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四个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该活动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农业厅和宜昌市政府共同主办。